学习资料 2021-03-18 484
初中语文学习无外乎是积累与运用,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低级阶段,而运用语言才是高级阶段。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也就是学会运用语言的高级阶段。下面为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生物入侵者》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1.本文是一篇________说明文,是按________顺序进行说明的。
2.名词解释。
生物入侵者: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语句中,说明方法不同于其他各项的一项是
( )
A.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
B.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C.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D.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
(一)语段点将
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数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1.解释词语。
①归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藩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啸聚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 )
A.举例子 B.打比方 C.作比较 D.作诠释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文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试举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过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节选)
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可是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一天下午,他正在校园看大字报,有人悄悄告诉他:“你搞________的坛坛钵钵被砸烂啦!”
袁隆平一听愣了,马上跑去一看,果然,所有搞试验的坛坛钵钵全被砸得稀巴烂,________的秧苗不是被截成几截,就是与湿泥污水搅拌成一团。面对这种惨景,他落下了________的泪。
袁隆平夜不能寐。“笃!笃!笃!”突然有人敲门。他赶快起床去开门。
进来的是他的忠实的支持者李必湖和尹华奇。他们都是袁隆平的学生。
“你们半夜来找我,有啥子事吗?”袁隆平惊问。
李必湖说:“袁老师,我们晓得造反派要砸烂你的坛坛钵钵,我和小尹赶在他们前面藏了四钵呢。”
这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袁隆平倍加珍惜,到1968年,已发展到四分秧苗了。
为了照料这来之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然而,就是他视为生命的四分秧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还是被那些造反派扫荡一空。
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子似的在狭窄的田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奔乱跑。当走到一口深井旁,像发现了什么,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
1.文中有三处空白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 )
A.实验慈爱 痛苦
B.试验心爱 伤心
C.试验喜爱 悲惨
D.实验忠爱 伤心
2.解释词语。
夜不能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扫荡一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来的是他的忠实支持者李必湖和尹华奇”一句后面接以下四句为什么不好?比较原文说明理由。
A.袁隆平是他们的老师。
B.被袁隆平教过的学生。
C.他们与袁隆平是师生关系。
D.袁隆平与他们是师生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一段是使用了________描写,这些描写表现了________精神。
答案:1.事理逻辑 2.专家们把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3.B
(一)1.①归罪 ②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③旧指盔贼盘踞山林。啸聚,形容互相呼叫,拉帮结伙 2.A 3.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4.略(二)1.B 2.夜间不能入睡 彻底清除,一点儿不剩 3.A句主语换成了袁隆平,与前面句子语脉不一致,另外A句表达的意思侧重在袁隆平身上。B句为被动句,与前句句式不一致。C句将师生关系颠倒了。D句表意与前一句衔接不紧密 4.细节描写 他忠于党的科学事业,执著追求,不懈奋斗的
提示:(二)第3题:通过反复比较句式,可以培养语感,学会正确表意:前后句式要一致、语脉要相承,人物关系的正确表述须符合逻辑,前后句句意衔接要尽量紧密等。
生物入侵者自学评估
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归咎 (2)五色斑斓 (3)失衡
(4)监控 (5)劫掠 (6)藩篱
2.解释词语。
(1)栖息: (2)劫掠:
(3)无动于衷: (4)在劫难逃:
(5)束手无策: (6)五色斑斓:
(7)啸聚山林: (8)归咎:
3.用文中的话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沙尘暴十袭京城
(1)暮春时节,理应莺飞草长,风和日丽,却得知京城再遭风沙袭击。一则来自北京的消息是这样描述的:(25日)凌晨,一阵小雨夹着泥沙从天而降。泥浆附着在露天停放的车辆、嫩绿的树叶和草坪上,污迹斑斑。泥浆雨过后,大风呼呼,尘沙滚滚,整个北京城漫天昏黄……这是今春北京第十次出现浮尘扬沙天气。
(2)短短几个月。类似的报道一再见诸报端,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数十年前的一则新闻所发出的“风沙紧逼北京城”的警报,那篇报道好像当时也很让大家警觉了一下,议论了一番。但是,渐渐地,这事便不再为公众关注了。
(3)可以想见,北方各地居民在奋力与沙灾搏斗的同时,也一定会痛定思痛。与此同时,我更希望大家把视线南移。北京的“痛”决不只是北方才有的,它理应是大家共同的教训。北方沙灾固然与当地的地质水文特征不无关系,可是,长江水网地区同样难保无虞,因为沙灾在本质上与人对自然“大不敬”相依相随,而同样的“大不敬”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似乎暂无荒漠化之忧的长江南北。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对水资源的恣意糟蹋和野蛮汲采。
(4)有一个道理,理解它完全不需要高深的知识:缺水会加剧旱情,干旱会使植被受损,而土壤裸露的必然结果就是荒漠化。可以说,对缺水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对水的消耗计划不周,客观上使北方土地荒漠化加剧。如今,类似问题正在长江南北重演。就在历来被称为“水网”的长江三角洲,人们不爱护奔流不息的江河,污染了地表水,就从地下找水喝。十几年光景,不少地方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数十米之多,以致地面大面积沉降,建筑物倾斜、开裂,凡此种种,正与北方荒漠化的前奏如出一辙。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人至今仍对水资源“大不敬”,无非是觉得守着长江,何忧之有?殊不知,黄河两岸也曾有浓阴蔽日的年代,沧海桑田、人沙进退只在庭步之间。
(6)据悉,水利部初步决定,今后几年内将在西部修建微型集雨工程1 700万处,用以解决或减少人畜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这个决定让人看到一种希望--集雨之类的节约水、利用水的办法,不但适用于西部,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适用于东部。在雨水充沛之地集雨,产生的效益必定更为可观。去过悉尼奥运村的人一定会注意到,主运动场的顶部,特意安装了集雨设施,所集雨水足以浇灌场内草坪,既节水又省钱,可谓“双赢”。作为一个资源富国,其做法不无借鉴意义。在这方面,我们一向关注不够,研究不够,是该奋起直追了。
(7)通过对沙尘暴与水、与植被之间关系的追踪,我们受到的触动应当是多方面的。比如,渐进的环境污染会带来人无立锥之地的恶果,计划不周的山水开发会给大地留下永难消失的伤疤,等等。在这些方面,警钟已经一敲再敲,但愿我们不要愚蠢行动在前,苦果难咽随后。事到如今,我们已经交不起如此昂贵的“学费”了。
1.文章第(1)段为什么要详细转述一则描绘沙尘暴十袭京城的消息?
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图。
3.为什么北方发生了沙尘暴,作者却“更希望大家把视线南移”?选出下列四个原因中最根本的一项
( )
A.因为北方的“痛”绝不只是北方才有的,南方水网地区也有这样类似的“痛”。
B.很多人觉得南方守着长江,无沙尘暴的忧虑,因而至今仍对水资源“大不敬”。
C.南方的水污染,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地面大面积沉降,建筑物倾斜、开裂等现象与北方荒漠化的前奏如出一辙。
D.南方地区雨水充沛,在南方地区修建集雨工程,必定会产生更为可观的效益。
4.文章结尾处加粗的“警钟”指的是什么?
5.第(7)段中说“通过对沙尘暴与水,与植被之间关系的追踪,我们受到的触动应当是多方面的。”读了本文之后,你一定也感触颇深。试举出你周围发生的人对自然“大不敬”的一则事例,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
开放探究
1.查阅资料或实地调查一下,你身边有这样的“生物入侵者”吗?如果有,请举一例;如没有,请谈谈你所了解的除课文涉及到的以外的其他“生物入侵者”的情况。
2.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生物入侵者”?
参考答案
【达标训练】
1.①jiù②bān lán③héng④jiān⑤lǜe⑥fán
2.①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②用武力掠夺。 ③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为之动心。 ④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迷信);现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⑤颜色灿烂多彩 ⑥互相招呼着聚合起来,旧指盗贼盘踞山村。 ⑦归罪,把罪过归于某个人或集体。
3.原来生活在别的地方,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
【能力提高】
1.让读者具体了解沙尘暴的危害,以引起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引起下文(对下文起铺垫作用)。
2.不珍惜水资源 产生沙尘暴 3.B
4.不重视保护自然环境,不重视珍惜水资源,人类就会受到大自然的严峻的惩罚。
5.略(事例准确,提出相应措施,科学即可)
【开放探究】
1.略(举例符合要求即可)
2.略(可以立法和宣传,树立此类意识等方面展开)
生物入侵者?综合能力测试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入侵( ) 归咎( ) 厄运( ) 酝酿( )( )
二、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词语和括号内的字
1.无动于( ):
2.( )所欲( ):
3.束手无( ):
三、为下列语句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它们( )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 )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2.( )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 )进出口货物量极大,很难保证漏网之“虫”。
四、指出下列语句的说明方法,写在括号内
1.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
2.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
3.在自然条件卞,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 )
4.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
五、阅读
(一)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童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 )鸟类,( )鸟巢,( )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1.请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
2.如何理解“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一句中的“竟”字,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第一段中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呢?
4.第一段中用两处事例来说明其危害,请说说作者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5.“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中“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是否重复,能否去掉?为什么?
(二)天使也会变魔鬼
①引种外来植物,丰富本地物种,本是件大好事,然而,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植物,造成“生物入侵”,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②美国引种葛藤便是其中一例。葛藤是一种伏地蔓生或攀援它物的豆科多年生植物,其祖籍在中国。它不但是贫瘠地区绿化先锋,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优良植物,而且因其茎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是畜、禽的良好饲料;也可作为轻纺工业以及造纸业的原料;葛根、葛种还有医疗价值。1930年美国引种葛藤后,使许多被破坏的农地和山坡,成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因而葛藤被誉为“大地的医生”。到了50年代中期,全美繁衍葛藤7000万株以上,真是谁人不夸葛藤好!
③然而,乐极生悲。在人们的赞扬声中,葛藤像疯狂的野兽一样狂长不息,将当地的许多植物“吃”光。70年代,葛藤占领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283万公项的土地,演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公害。面对这个“绿怪”,亚拉巴马州宣布葛藤为“非法移民”,然而其结果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
④在我国,最有名的生物入侵事件是从花园中“逃”出来的水生观赏植物水葫芦。水葫芦原产南美洲,有着紫色美丽的花朵,最上面的花瓣上有一块蓝色的扇形斑块,中央点缀着一个桃形鲜艳黄斑,实在惹人怜爱。不过最吸引人的是它杯状的绿叶,叶茎基部膨大,使植物能够漂浮在水面。可是,正是这种看似纤弱、婀娜的水草,曾一统美丽的云南滇池,使人们不得不花巨资予以铲除。水葫芦长长的根扎入水中泥土下,可通过根块迅速而大量地繁殖,一旦侵入到湖泊、河流、水道、水塘等淡水水城,只要条件适合,即以势不可当之势覆盖整个水面。它挡住了阳光,吸尽了营养,使水中其他植物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完全失去平衡。同时,任何大小船只也别想在水葫芦的领地里来去自由。在国外和国内,水葫芦都被认定为目前最令人头痛的水草,也是让人类为控制其数量花钱最多的植物之一。
⑤高山、大海和沙漠过去曾是阻止物种扩散的天然屏障,然而随着贸易、旅游和其他人类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物种正在跨越屏障做环球“旅行”,只要条件适宜,这些物种就有可能大规模扩张,抢夺“殖民地”。有科学家认为,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的影响更甚,化学污染是惰性的,不会再生和繁殖,而且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但是当外来物种入侵以后就会扎根繁殖和不断扩张,甚至对本地物种的生存构成长久的威胁。地球上大多数的湖泊和江河系统、大多数沿海地区、几乎所有的岛屿甚至南极都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
⑥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变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环境中没有与它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使它成为“入侵者”而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大生态环境。
⑦生物入侵是自然向人类敲响的又一警钟;在树种、种花成为新时尚的今天,我们在引进外地或国外物种的时候,务须慎重,谨防“生物入侵”造成的严重后果,那将是又一个难以收拾的环境残局!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题目的含义。
2.第③段和第⑤段中的加粗词“吃”和“旅行”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把葛藤比喻为“大地的医生”?
4.第④段哪个词把水葫芦逐渐覆盖整个水面的情况概括了出来?
5.水葫芦入侵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6.第⑤段中画线语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
7.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
8.生物入侵造成危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谁将成为新的杀手?
①就在我们不断攻克现有的疾病时,将在21世纪时刻陪伴我们左右的一颗颗新定时炸弹已经悄然准备就绪,它们就是天然或者人造的新型病菌。
②我们面临的21世纪无疑将是一场血腥的捉虫大赛。可以肯定的是,各种古怪恐怖的新传染病将此起彼伏,针对这些新病魔的战斗将令我们今日与艾滋病所作的艰难斗争显得微不足道。届时,我们手中早已有了艾滋病疫苗,人们只需花几美元或者根本不用付钱就可以得到疫苗。
③今天,新病毒正走出大自然,“发现”人类。在医院和丛林诊所里,异常强大的变异细菌不断出现,人类根本来不及找出对付它们的抗生素。仅从1994年以来,已有30多种新病毒现身,它们之中像艾博拉出血热、F和G型肝炎、安第斯病毒、法基病毒、比利多病毒、白水旱谷病毒等等已经令医学界一筹莫展。而2003年春季出现的SARS冠状病毒,由于易于传播,严重的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
④病毒越来越易于侵入人体的原因之一便是人口膨胀。在病毒看来,我们人类无异于一顿越来越丰盛的午餐。在自然界,当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过高、并且过于集中时,由病菌引发的疾病势必爆发,有效地减少该种群的数量。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人类就可以逃过这条自然法则。
⑤推动大自然着手实施这项法则的因素之一便是我们正在兴建的超级城市,它们通常都建立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到公元2015年,地球上将有26个这样的超级城市,其中的22个将出现在并不发达的地域。到2030年,世界上60%的人口都将住进城市,届时,一些巨型城市的固定人口将超过3000万。可以设想一下,把所有这些人都塞入一座城市,撤走绝大部分医生,只留下几座医院,而且连最基本的卫生设施也不复存在。这样你得到的就是一颗随时都可能发作的生物炸弹。现在你要复制8到10枚这样的炸弹,然后把它们分别安放在世界各地。
⑥更糟糕的是,这些炸弹之间是有导火索相连的。人们乘坐飞机四处旅行,把病毒迅速有效地带往世界各地。人类已经结成了一个高速严密的生物互联网,下个世纪,这个生物互联网的运行速度只会更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日益频繁地外出旅行,结果自然加快了疾病的传播。
⑦除此之外,令人心悸的还有生物武器。20世纪80年代,原苏联曾运用最基本的基因工程技术制造了可以抵抗一切传统药物的黑死病系列病毒,并将这种病毒装入导弹弹头。随着生物技术日臻完善,人类将解开越来越多的生物基因密码,生物学家们也将学会怎样混合不同病毒的基因,从而制造出致命的、非天然的病毒系列,最终用于弹无虚发的新式武器。
⑧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种坚不可摧的细菌,它被称作“能够抵御辐射的恶魔细菌”。这种细菌在受到伽马射线的轰击后依然故我,同样剂量的射线是人体承受量的数千倍,它足以粉碎玻璃。科学家们在南极纯洁的冰山里发现了恶魔细菌的“死孢子”,它们已经被紫外线灼烤了100多年。这些孢子被放入营养液后,它们的DNA发生重组,再次大量繁殖。如果科学家们成功地将恶魔细菌植入炭疸杆菌,其结果将是一种谁也无法消灭的新病毒。从生物武器的制造、贩卖和使用者的角度来说,未来真是一片光明。
⑨不过我们还是平安度过了20世纪,突飞猛进的经济和科技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欢乐。同样的局面也可能出现在21世纪。我们对付疾病的手段层出不穷,可以在几秒钟内隔离出病毒的新设备也有望研制成功。
⑩不论我们的技术多么先进,我们还得踏踏实实地与细菌做斗争。我们也许赢不了21世纪与细菌展开的大战,但我们也不一定就会输掉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1.结合第④段内容,你认为“我们人类就可以逃过这条自然法则”中的“这条自然法则”指什么?
2.第⑥段中的“人类已经结成了一个高速严密的生物互联网”一句中的“生物互联网”指什么?
3.第②③⑤段分别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不同内容的。
4.新病毒产生的渊源有哪两方面?
5.第④⑤⑥段分别从什么角度进行说明的?
6.用竖线给文章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7.第⑧段末句“从生物武器的制造、贩卖和使用的角度来说,未来真是一片光明”。反其意,模仿该句,将下句填充完整。
从________角度来说,未来确实充满危险。
参考答案
一、qīn jiù è yùn niàng
二、1.衷;一点也不动心,不为感情所动;衷,内心。
2.为;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贬义);为,做
3.策;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都没有;策,计谋。
三、1.不仅;而且 2.尽管;由于
四、1.举例子 2.下定义、打比方 3.举例子、列数字 4.打比方
五、(一)1.捕食;偷袭;吞食
2.“竟”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示由于人们的疏忽,几只斑贝的数量急剧增长,几乎“占领”了五大湖内的全部疏水管道,这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3.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如果“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那么“生物入侵者”就可以毫无节制地繁衍,肆意泛滥,就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及威胁。
4.作者在这两处事例的安排上注意了详略处理。第一个“斑贝”事例说明得较为详细,其中运用了“几只”与“数十亿美元”进行对比,说明其危害之大;第二个“天牛和红蚂蚁”事例,说明得较为简略,主要说明了它的危害。
5.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不是重复,不能去掉。这句话是说“生物入侵者”不仅对入侵地的其他物种构成威胁,而且对“物种的多样性”也造成威胁,使生物界的物种种类日趋减少。
(二)1.外来物种的引入虽然一时给新环境带来某些好处,但最终却会破坏那里的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2.“吃”的意思是缠绕、挤压至死。“旅行”的意思是入侵。
3.因为它是贫瘠地区绿化先锋,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优良植物。1930年美国引种葛藤后,使许多被破坏的农地和山坡,成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
4.一统
5.第一,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第二,阻塞航道,影响船只航行。
6.作比较。说明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危害更大。
7.总分总
8.新环境中没有与它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
(三)1.这条自然法则是指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过高并且过于集中,由病菌引发的疾病势必爆发,有效地减少该种群的数量。
2.指人类相互交往。
3.第②段:作比较,说明与新病菌作斗争之艰难;第③段:举例子,说明新病毒出现之多;第⑤段:列数字,说明人口过于集中。
4.自然界自生的新病菌和人类制造的新病菌。
5.第④段:病毒越来越易于侵入人体的原因之一便是人口膨胀;第⑤段:人口的集中也会导致病毒的大量侵入;第⑥段:从人类的交往来说明人类易于新病菌的产生与传播。 6.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7.新病菌的产生、传播
在初二语文的学习中打好基础非常重要,上文学大为大家提供的是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生物入侵者》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在语文的学习中掌握技巧,取得进步。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生物入侵者》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台阶》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信客》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落日的幻觉》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雨说》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资料资讯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