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病毒的感染与繁殖过程

学习资料 2021-03-18 340

高一生物大家学习了很多知识点,生物是一门记忆类的学科,需要大家经常回顾才能记忆深刻,为了加深大家对高一生物知识点的记忆,学大教育网为大家整理了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病毒的感染与繁殖过程,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1.吸附

吸附是指病毒附着于敏感细胞的表面,它是感染的起始期。病毒致病是由侵人宿主开始的,特异性吸附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这一点可确定许多病毒的宿主范围,不吸附就不能引起感染。细胞与病毒相互作用最初是偶然碰撞和静电作用,这是可逆的联结。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细胞表面受体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在非灵长类细胞上没有发现此受体,而猴肾细胞、Hela细胞和人二倍体纤维母细胞上有它的受体,故脊髓灰质炎病毒能感染人体鼻、咽、肠和脊髓前角细胞,引起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病毒吸附也受离子强度、pH、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研究病毒的吸附过程对了解受体组成、功能、致病机理以及探讨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2.穿入

穿入是指病毒核酸或感染性核衣壳穿过细胞进入胞浆,开始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期。主要有三种方式:

(1)融合,在细胞膜表面病毒囊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的核衣壳进入胞浆。副粘病毒以融合方式进入,如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囊膜上有融合蛋白,带有一段疏水氨基酸,介导细胞膜与病毒囊膜的融合。

(2)胞饮,由于细胞膜内陷,整个病毒被吞饮入胞内形成囊泡。胞饮是病毒穿入的常见方式,也是哺乳动物细胞本身具有一种摄取各种营养物质和激素的方式。当病毒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膜的特殊区域与病毒病毒一起内陷形成膜性囊泡,此时病毒在胞浆中仍被胞膜覆盖。某些囊膜病毒,如流感病毒借助病毒的血凝素(HA)完成脂膜间的融合,囊泡内低pH环境使HA蛋白的三维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介导病毒囊膜与囊泡膜的融合,病毒核衣壳进入胞浆。

(3)直接进入,某些无囊膜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与受体接触后,衣壳蛋白的多肽构形发生变化并对蛋白水解酶敏感,病毒核酸可直接穿越细胞膜到达细胞浆中,而大部分蛋白衣壳仍留在胞膜外,这种进入的方式较为少见。

3.脱壳

穿入和脱壳是连续的过程,失去病毒体的完整性被称为“脱壳”。从脱壳到出现新的感染病毒之间叫“隐蔽期”。经胞饮进入细胞的病毒,衣壳可被吞噬体中的溶酶体酶降解而去除。有的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吸附穿入细胞的过程中病毒的RNA释放到胞浆中。而痘苗病毒当其复杂的核心结构进入胞浆中后,随之病毒多聚酶活化,合成病毒脱壳所需要的酶,完成脱壳。

4.生物合成

DNA病毒与RNA病毒在复制的生化方面有区别,但复制的结果都是合成核酸分子和蛋白质衣壳,然后装配成新的有感染性的病毒。一个复制周期大约需6~8小时。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病毒的感染与繁殖过程是学大教育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好高一生物知识点,这样就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点解题,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生物的多样性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人体的营养 【初二物理实验】初二物理放大镜试验的过程与心得分享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动物的运动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资料资讯

上一条: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下一条: 济南版初二生物下册知识点-基因工程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