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玛升学网-免费找学校、免费查专业、免费升学辅导
首页 学习资料 2017年浙大附中高一语文必修三期中试卷

2017年浙大附中高一语文必修三期中试卷

栏目:学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1-03-18 15:45 阅读量:197

高一语文考试备考之余大家要做一些试题,这样能够提高大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丰富大家的解题经验,为此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2017年浙大附中高一语文必修三期中试卷,希望对大家备考高一语文考试有所帮助。

一.(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涟漪 绮丽 欹侧 旖旎 B.檄文 巡徼 缴纳 皦皦

C.草坂 田畈 贩子 皈依 D.毗邻 纰漏 秕谷 先妣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徜徉 滟滪 橙澈 死心踏地 B.缱绻 羁糜 干瘪 墨守成规

C.湮没 纾祸 趿拉 销声匿迹 D.赊账 愧怍 悖谬 蔽帚自珍

3.下列句子的横线上该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幢小楼一定是受到了什么光辉的照耀或是某位神灵的 ,才能历经沧桑,而未像别的楼舍那样遭受厄运。

②传统像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该 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

③孩子做了错事,做家长的一定不能 ,否则只会助长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气。

④为给我们创造一个安宁平静的学习环境,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烈日酷暑,解放军战士都日夜 着祖国的边疆。

A.庇护 保护 袒护 守护 B.保护 袒护 守护 庇护

C.袒护 守护 庇护 保护 D.守护 庇护 保护 袒护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全国人代会期间,代表们提出了种种出神入化的议案,喊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

B.中国开展的“春风行动”,无可置疑地为全国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提供了就学的机会。

C.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我们千万不能抱残守缺,要积极谋求合作,参与竞争。

D.专家评价说,超级女声们在歌唱事业上将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B.他100米跑的成绩如果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就有可能成为我国第一流的短跑选手。

C.我们能否将我国建设成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将直接取决于对“八荣八耻”这一道德标准的有效落实。

D.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名周,是春秋时期道家思想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B.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楚辞》,是中国古代最早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C.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它由本纪、世家、列传、书、表这五部分组成,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的历史。

D.《指南录》是文天祥一部诗集的名称,取名于“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指南录后序》是为这部诗集写的序言,因附在诗集的后面,所以叫“后序”。

阅读阿赫玛托娃的《祖国土》,完成7—8题

我们不用护身香囊把它带在胸口,

也不用激情的诗为它放声痛哭,

它不给我们苦味的梦增添苦楚,

它也不像是上帝许给的天国乐土。

我们心中不知它的价值何在,

我们也没想拿它来进行买卖,

我们在它上面默默受难遭灾,

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它的存在。

是的,对我们,这是套鞋上的污泥,

是的,对我们,这是牙齿间的沙砾,

我们把它践踏蹂躏,磨成齑粉

这是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

但我们都躺进它怀里,和它化为一体,

因此才不拘礼节地称呼它:“自己的土地。”

7.对这首诗的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诗人用“它不给”“它也不像”来表明祖国的贫穷落后,因为祖国贫穷落后,所以诗人觉得“我们不用”“把它带在胸口”,也“不用”“为它放声痛哭”。

B.从“我们心中”开始那四句,主要写我们对祖国土的态度——冷漠、淡忘,毫不关心,原因是祖国土让“我们”受了难、遭受了厄运。

C.从“是的”开始那四句,表明诗人有信心有决心改变祖国土的面貌,但又觉得我们这么做其实是多余的,祖国已经落到了这个地步,再怎么改变都已经无济于事了。

D.最后两句带有警句式的转折意味,是对祖国土的理性的思索与透彻认识,表现了诗人真诚而又深厚的爱国之情。

8.对这首诗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A.诗人借助“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沙砾”、“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等意象来表现人们对脚下的土地总是很不在意,土地这一祖国的象征常常被人们忽略。

B.诗人认为祖国土就像“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沙砾”,它影响了美观,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要把祖国土“践踏蹂躏,磨成齑粉”,从而表明诗人想要改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C.诗人用“不拘礼节”来表明自己已经和土地融为一体,土地已是自己的一部分,一切礼节反而是疏远的表现,这样写更能体现作者对土地的亲切感。

D.在诗人看来,土地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得以生存的依靠,哪怕祖国再怎么贫穷落后,我们在祖国再怎么遭灾受难,我们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9—14题(19分)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璧于赵?

(明朝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间至赵矣(间:或许) B.臣请就汤镬(即刻)

C.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曲:弯曲) D.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亡:失去)

10.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北躯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C.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D.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臣乃敢上璧 B.乃使其从者衣褐

C.以明大王之失信 D.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

12.下列内容全都能体现蔺相如的“智”和“勇”的一项是

A.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B.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C.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D.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

13.对上面两段文字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A.蔺相如知道秦王是不可能拿十五座城市和赵国交换和氏璧的,于是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对蔺相如的这一做法,王世贞持否定态度。

B.蔺相如让秦王斋戒五日,并且在朝廷上设置九宾之礼,他以为秦王绝不会答应,没想到秦王竟然答应了。于是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C.王世贞认为,既然秦王已经“召有司案图”,而且也按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那他应该会把十五座城市送给赵国的。

D.王世贞认为,为了得到一块璧,秦国如果失去十五座城市,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如果不失去十五座城市,又会失信于天下。所以秦王实际上是处于两难的境地。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②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

三.(9分)

15.根据课文,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5分)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 。

②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③亦以明死生之大, 。

④ ,徒慕君之高义也。

⑤吾所以为此者, 。

16.根据文意,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内容。(4分)

西方文化以科学为主要支柱,科学的精神在于求真,所以西方的管理也重视真实性。譬如,预决算制度的执行若是出现预算等于决算的情况,那么西方人会认为这是 。而中华文化以道德和艺术为基石,讲究的是善,所以中国人在求真之外,还重视善的成分,如果决算和预算不一致,就会以宽容之心相待,说 。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18分)

方寸田园(节选) 琦君

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她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概没有那种褔分。”

人到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可是生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那位文友所谓的“俗愿”,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一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为他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大愿,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人若没有一愿,就没有了热诚,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连山水田园之乐,都不能体会了。

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比如说,逛逛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的意境;听听音乐会、演讲会,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去买点鲜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容光焕发一番;以至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能说是奢侈的俗愿,倒可以说是极淡泊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如此则虽然身处现代都市之中,也不会感到都市的俗尘,令人生厌了。

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间,挂着不同风格的书画。风雅的主人如数家珍似地为我们解说画法、笔意。他的书房里更有许多心爱的汉砚,青田石陶器等等,闲来把玩,意兴无穷。最有趣的是书桌边一树枯藤,悬着一个葫芦。书架上一座老树丫杈,嵌着一块圆卵石,他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

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倘佯其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

17.“方寸田园”和“居魏阙而思江湖”在文中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18.作者列举杜甫的事例,主要用来说明作者怎样的思想倾向?(4分)

19.纵观全文,作者分别写了哪几种人的怎样的生活愿望?(6分)

20.对本文的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美国归来的文友回乡间读书译作,在别人看来她是真正懂得“归隐”的人,但作者认为她的“归隐”只是重在形迹的归隐,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归隐,所以作者反对她这样的“归隐”。

B.文章开头写从美国回来的友人的故事,作用是引出下文对“归隐”生活的看法。

C.作者认为只要知足长乐、生性淡泊,活得健康,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即使身处现代都市,也照样可以使心灵充实,使心情平静,从而享受“归隐”般的生活。

D. 第④段写朋友家“客室”中的优雅摆设,表现出了那位朋友是懂得美化生活的人,这样的人应该不是文末陶渊明所提倡的“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的人。

E.本文文笔亲切而自然,典雅而蕴藉,营造出一种与朋友聊天般的氛围。

五.作文(30分)

21.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邀请北京中学生梁帆去荷兰参加“世界儿童为和平为未来”活动。活动期间,升起了50多个国家的旗帜,却没有中国国旗,梁帆立即找到会议组织者,严正要求“一定要升中国国旗”。但会议组织者以没有红布为由拒绝了。梁帆指着桌上的桌布说:“如果你们找不到中国国旗,我就把桌布染红,做一面中国国旗!”梁帆的行为深深打动了组织者,他们马上安排人员找到一面中国国旗,把它升了起来。请根据这一材料,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要求内容充实,富有文采。

2017年浙大附中高一语文必修三期中试卷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过了,大家在复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养成好的做题习惯,这样就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从而轻松应对语文考试。

  • 分享至: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底部图片

推荐阅读 高一语文必修三杜甫诗《登高》赏析 2016年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模板参考范例 2019届佛山市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9届怀化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参考 2019年上海市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下载 2016年秋高三语文第一学期历年期中考试试卷带解析

想了解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资料 资讯,请访问: 学习资料

本文来源:https://zhongzhi.55zs.com/content/detail/24094

上一条: 2017年瑞安中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下一条: 2017年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调研检测试题有答案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暂无数据
我要评论
  • 取消
热门应用
升学选择
高考资讯
单招资讯
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用户注册协议
用户隐私保护协议
合作加盟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400-1150-155
意见邮箱:mumaedu@qq.com
  • 木玛升学网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木玛升学网公众号
© 2010-2023 成都木玛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8032581号-2
登录广告
获取验证码
请点击刷新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登录

当前微信帐号还未绑定手机号,请先绑定登录!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学校对比
    开始对比
    志愿填报指导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