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

学习方法 2021-07-16 483

【导语】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会让你的⼤脑、思维条理清醒,⽅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仅供⼤家参考。

初⼆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篇⼀

1、⽐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热容,简称⽐热。⽤符号c表⽰⽐热容。

2、⽐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度,符号是J/(kg·℃)。

3、⽐热容的物理意义

(1)⽐热容是通过⽐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的⽐热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温度升⾼(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4、⽐热容

(1)⽐热容是物质的⼀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的⽐热。

(2)从⽐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的⽐热容。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的温度变化要⼩些。⽔的这个特征对⽓候的影响,很⼤。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天沿海地区⽐内陆地区温度升⾼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在⼀年之中,夏季内陆⽐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沿海寒冷。

(3)⽔⽐热容⼤的特点,在⽣产⽣活中也经常利⽤。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作时要发热,通常要⽤循环流动的⽔来冷却。冬季也常⽤热⽔取暖。

5、说明

(1)⽐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所以某种物质的⽐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状态下,⽐热是⼀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热容随之改变。如⽔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热容⼀般不同。

6、热量的计算:Q=cmΔt。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注意:①物体温度升⾼到(或降低到)与温度升⾼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如:⽔温度从lO℃升⾼到30℃,温度的变化量是Δt==30℃-lO℃=2O℃,物体温度升⾼了20℃,温度的变化量Δt=20℃。

②热量Q不能理解为物体在末温度时的热量与初温度时的热量之差。因为计算物体在某⼀温度下所具有的热量是没有意义的。正确的理解是热量Q是末温度时的物体的内能与初温度时物体的内能之差。

初⼆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篇⼆

1、质量

(1)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字母“m”表⽰。

(2)质量是物体的⼀种属性:

对于⼀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改变。

(3)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常⽤单位有吨(t)、克(g)和毫克(mg)

1t103kg103g103mg

2、质量的测量

⽣活中称质量的⼯具是秤,在物理实验室⾥,⽤天平称质量,其中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1)天平的使⽤⽅法:

①把天平放在⽔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镊⼦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2)使⽤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天平调好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

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秤量

③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拿,要⽤镊⼦,以免因为⼿上的汗⽽腐蚀砝码

④保持天平盘⼲燥、清洁。不要直接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

(3)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够称的质量叫天平的称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天平所能测量的最⼩质量数,就是标尺上最⼩刻度所代表的质量数。

3、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种特性。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字母“ρ”表⽰。

(2)密度的计算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是kg/m3,实验中常⽤单位是g/cm3,1g/cm3=103kg/m3

⼋、⼒

1、⼒的定义

(1)定义:⼒是物体对物体的作⽤

(2)说明:定义中的“作⽤”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的概念的理解

(1)发⽣⼒时,⼀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的作⽤

(2)当⼀个物体受到⼒的作⽤时,⼀定有另⼀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受⼒的物体叫受⼒物体,施⼒的物体叫施⼒物体。所以没有施⼒物体或没有受⼒物体的⼒是不存在的。

(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定发⽣⼒的作⽤,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定没有⼒“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的依据。

(4)物体间⼒的作⽤是相互的。

①施⼒物体和受⼒物体的作⽤是相互的,这⼀对⼒总是同时产⽣,同时消失。

②施⼒物体、受⼒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物体和受⼒物体也就改变了

3、⼒的作⽤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存在

(1)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和运动的⽅向改变。

(2)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发⽣改变。

4、⼒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顿,简称⽜,⽤符号N来表⽰。1N⼤⼩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

5、⼒的测量

(1)⼯具:测⼒计,实验室中常⽤的测⼒计是弹簧秤

(2)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越⼤,弹簧伸长就越长

6、弹簧秤的正确使⽤

(1)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

(2)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平⾯

7、⼒的三要素

⼒的⼤⼩、⽅向、作⽤点叫⼒的三要素,都能影响⼒的作⽤效果

8、⼒的图⽰:⽤⼀根带箭头的线段把⼒的三要素表⽰出来

9、⼒的图⽰的做图⽅法

(1)画出受⼒物体:⼀般可以⽤⼀个正⽅形或长⽅形代表,球形可⽤圆圈表⽰。

(2)确定作⽤点:作⽤点画在受⼒物体上,且画在受⼒物体和施⼒物体的接触⾯的中点,如受⼒物体和施⼒物体不接触或同⼀物体上受⼆个以上的⼒,作⽤点画在受⼒物体的⼏何中⼼。

(3)确定标度:如⽤1厘⽶线段长代表多少⽜顿。

(4)画线段:从⼒的作⽤点起,按所定标度沿⼒的⽅向画⼀条直线,⽤来表⽰⼒的⼤⼩

(5)⼒的⽅向:在线段的末尾画上箭头,表⽰⼒的⽅向

(6)将所图⽰的⼒的符号和数值标在箭头的附近

10、⼒的⽰意图

某些情况下,只需要定性地描述物体的受⼒情况,不需要精确地表⽰出⼒的⼤⼩,则可以画⼒的⽰意图。

11、重⼒的概念

(1)定义:地⾯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受到的⼒叫重⼒

(2)理解:①重⼒的施⼒物体是地球,它的受⼒物体是地⾯附近的⼀切物体。②重⼒的⼤⼩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12、重⼒的三要素

(1)⼤⼩:G=mg

(2)⽅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平⾯向下)

(3)作⽤点:重⼒的作⽤点在物体的重⼼上。其中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在它的⼏何中⼼

13、合⼒的概念

(1)合⼒:如果⼀个⼒产⽣的效果跟两个⼒共同作⽤产⽣的效果相同,这个⼒就叫做那两个⼒的合⼒

(2)理解:①合⼒的概念是建⽴在“等效”的基础上,也就是合⼒“取代了分⼒,因此合⼒不是作⽤在物体上的另外⼀个⼒,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的两个⼒,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合⼒的作⽤。②两个⼒合成的条件是这两个⼒须同时作⽤在⼀个物体上,否则求合⼒⽆意义。

14、⼒的合成

已知⼏个⼒的⼤⼩和⽅向,求合⼒的⼤⼩和⽅向叫做⼒的合成

(1)当两个⼒⽅向相同是时,其合⼒的⼤⼩等于这两个⼒之和;⽅向与两⼒的⽅向相同

数学表述:F合=F1+F2

(2)当两下⼒⽅向相反时,其合⼒的⼤⼩等于这两个⼒之差,⽅向为较⼤⼒的⽅向

数学表述:F合=F1—F2(其中:F1>F2)

初⼆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篇三

第⼀节⼒

1、⼒的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

2、⼒产⽣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可以不接触)。

3、⼒的性质:物体间⼒的作⽤是相互的(相互作⽤⼒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相等,⽅向相反,作⽤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时,施⼒物体同时也是受⼒物体,反之,受⼒物体同时也是施⼒物体。

4、⼒的作⽤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向是否改变。当物体发⽣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的作⽤。

5、⼒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顿简称⽜,⽤N表⽰。

⼒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的⼒⼤约1N。

6、⼒的三要素:⼒的⼤⼩、⽅向、和作⽤点。

7、⼒的表⽰法:⼒的⽰意图:⽤⼀根带箭头的线段把⼒的⼤⼩、⽅向、作⽤点表⽰出来,如果没有⼤⼩,可不表⽰,在同⼀个图中,⼒越⼤,线段应越长

⼆、弹⼒

1、弹性:物体受⼒发⽣形变,失去⼒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时发⽣形变,失去⼒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物体由于发⽣弹性形变⽽受到的⼒叫弹⼒,弹⼒的⼤⼩与弹性形变的⼤⼩有关

4、⼒的测量:

⑴测⼒计:测量⼒的⼤⼩的⼯具。

⑵分类:弹簧测⼒计、握⼒计。

⑶弹簧测⼒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成正⽐。

B、使⽤⽅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计上的⼒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三、重⼒:

⑴重⼒的概念:地⾯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受的⼒叫重⼒。重⼒的施⼒物体是:地球。

1、物体受到的重⼒跟它的质量成正⽐。

2、重⼒跟质量的⽐值是个定值,为9.8N/Kg。

这个定值⽤g表⽰,g=9.8N/Kg

⑵重⼒⼤⼩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为9.8N。

⑶重⼒的⽅向:竖直向下其应⽤是重垂线、⽔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是否⽔平。

⑷重⼒的作⽤点——重⼼:

重⼒在物体上的作⽤点叫重⼼。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在它的⼏何中⼼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在球⼼。⽅形薄⽊板的重⼼在两条对⾓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活中可能发⽣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不会由⾼处向低处流③⼤⽓不会产⽣压强;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苏教版 物理九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苏教版 苏教版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苏教版2017 苏教版2017初三物理下册知识点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方法资讯

上一条: 初⼆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教版 下一条: 初⼆英语上册语法归纳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