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政策(1921年)
1、背景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社会发展和⽣产恢复
2、主要内容
(1)征收粮⾷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允许使⽤雇佣劳⼒,允许出租⼟地,实⾏⾃由贸易
(3)中⼩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4)按劳取酬⼯资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劳动义务制,取消⾃由贸易,全部⼯业国有化。
3、作⽤
从国情出发,调动了⽣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危机,巩固了⼯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苏联的⼯业化
1、苏联的成⽴:1922年,俄、⽩俄、乌和南⾼加索联邦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2、社会主义⼯业化:
(1)重点:优先发展重⼯业
(2)措施: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
(3)成果:落后农业国 → 强⼤⼯业国
(4)作⽤:短期内,集中⼈⼒、物⼒、财⼒实现⼯业化。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模式固化,使苏联经济
僵化。
三、农业集体化
1、背景:1927到1928年苏联发⽣严重粮⾷危机
2、⽬的:解决粮⾷问题,适应⼯业化需要。
3、⽅法:消灭富农,⽀持建设集体农庄,组建拖拉机站。
四、苏联模式(又称“斯⼤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确⽴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剥削⼈的现象)
2、特征:⾼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影响(评价斯⼤林模式):
(1)积极作⽤:短时间内实现⼯业化,为后来世界反 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出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巨⼤国际声誉。
(2)消极作⽤:
弊端也令苏联付出沉重代价。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个⼈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排斥市场调节
和价值规律,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