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沪教版

学习方法 2021-08-16 415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4、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5、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沪教版初三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 沪教版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 沪教版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初三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方法资讯

上一条: 初三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苏教版 下一条: 初三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