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下册必修三知识点

学习方法 2021-09-07 170

1.⾼⼀语⽂下册必修三知识点
  1、⽣字:
  畏葸(xǐ)、谄(chǎn)媚(mèi)、聂绀弩(niègànnǔ)、呵斥(hēchì)、帽盔(màokuī)、⽩痴(báichī)。
  2、字形区别
  亲眷(qīnjuàn)、誊写(ténɡxiě)、荣誉(rónɡyù)、乞讨(qǐtǎo)收讫(shōuqì)、迄今(qìjīn)、绀青(ɡànqīnɡ)
、泔⽔(gānshuǐ)柑橘(ɡānjú)、谄媚(chǎnmèi)、陷阱(xiànjǐnɡ)、滔天(tāotiān)、倡导(chànɡdǎo)、猖狂(chā
nɡkuánɡ)、畏葸(wèixǐ)、猪崽(zhūzǎi)、思想(sīxiǎng)。
  3、成语积累
  耀武扬威:炫耀武⼒,显_风。贬义词
  昂头阔步:仰着头,迈着⼤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奋,意⽓昂扬。
  畏葸不前:畏惧不敢向前。
  蛊惑⼈⼼:迷惑⼈⼼。
  鸿篇巨制:指规模宏⼤的著作。
  恍然⼤悟:形容忽然醒悟。
  豁然开朗:①指⼀下⼦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②形容⼀下⼦领悟某种道理,⼼情⼗分舒畅。
2.⾼⼀语⽂下册必修三知识点
  1、舒曼把它称为藏在花丛中的⼤炮,不是没有根据的。(这美好的⾳乐有时也是⽃争的武器。是藏在
花丛中的⼤炮。作为民族精神的⽀柱和基础的伟⼤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的威⼒。⼈们从肖邦⾳乐中获得
了精神⼒量。)
  2、只有他还住在这⾥,独⾃⼀⼈在雅致的房间⾥来回踱步。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
有⾳乐长存。(这⾥的他指的是肖邦的灵魂,他“⾝上那点最美好的东西”,肖邦的⾳乐就是肖邦的灵魂,它
是永存的。)
  3、灾难的忠实的姊妹——希望,正在阴暗的地底潜藏。
  4、⽂化传统与传统⽂化并不⼀样,两者差别之⼤,⼏乎可以与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传统⽂化
指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化实体和⽂化意识。⽂化传统指的是产⽣于历代⽣活,⽣
活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意识,也就是民族精神。两者差别很⼤,但两者也
有联系。民族精神存在于传统⽂化之中,所以可以⽐之为蜜蜂与蜂蜜。)
  5、尼采就⾃诩过他是太阳,光热⽆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以尼采作⽐,论述中国也不是太阳,不是光热⽆穷,不能只给予⽽不取得,否则将会使⼦孙穷困不堪。从
⽽论证“送去主义”的⾏为是疯狂的。)
  6、要不然,则当佳节⼤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3.⾼⼀语⽂下册必修三知识点
  层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岭。
  雷霆万钧:⽐喻威⼒巨⼤。雷霆,暴雷、疾雷,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30⽄。
  缤纷:繁多⽽交杂的样⼦。
  亭亭:⾼耸的样⼦。课⽂⽤“亭亭笔⽴”形容⼀座⾼峰。“亭亭⽟⽴”⼀词的“亭亭”形容⼥⼦⾝材细长秀
美或花⽊形体挺拔,也可以写作“婷婷”。
  婀娜:姿态柔美的样⼦。
  眺望:往远处看。
  ⼩⼼翼翼:形容举动⼗分谨慎,⼀点不敢疏忽。
  莽莽苍苍:草⽊苍翠茂密,原野景⾊迷茫。
  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荒诞不经: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
  茕茕孑⽴:形容孤孤单单,⽆依⽆靠。
  通衢⼤道:四通⼋达的道路,⼤道。
  命运多⾇:指平⽣的遭遇、经历不顺。
  养尊处优:⽣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
  蕴藏:蓄积⽽未显露或未发掘。
  瘠薄:(⼟地)缺少植物⽣长所需要的养分、⽔分,不肥沃。
  缱绻: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缠绵。
  天籁:⾃然界的声⾳,如风声、鸟声、流⽔声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困惑,不知怎么办。
  蹂躏:践踏,⽐喻⽤暴⼒欺压、侮辱、侵害。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
  滞笨:迟缓笨拙的样⼦。
  烙印:⽐喻不易磨灭的痕迹。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美。
  钳制:⽤强⼒限制,使不能⾃由⾏动。
  攻讦:(因利害冲突)揭发并攻击他⼈的过失或隐私。
  应运⽽⽣:原指顺应天命⽽降⽣,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式⽽产⽣。
  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客观环境也改变了。
  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前进。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明⽇黄花:⽐喻过时或⽆意义的事物。
  昙花⼀现:原来⽐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来⽐喻某些事物或⼈⼀出现就很快消逝。
  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和影响。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孤芳⾃赏:⽐喻⾃命清⾼,⾃我欣赏。
  ⼀蹴⽽就:踏⼀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易举,⼀下⼦就能完成。
  斑驳陆离:形容⾊彩错杂纷繁。陆离,⾊彩繁杂的样⼦。
  并驾齐驱:⽐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下。
  望尘莫及:只望见⾛在前⾯的⼈带起的尘⼟⽽赶不上。⽐喻远远落后。
  鞭长莫及:原来说虽然鞭⼦长,但是不应该打XX马肚⼦上,后来借指⼒量达不到。
  截然相反:形容界限分明的不同。
  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
  ⾃诩:⾃夸。
  孱头:懦弱⽆能的⼈。
  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冠冕堂皇:形容表⾯上庄严或正⼤的样⼦。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故弄⽞虚:故意玩弄使⼈迷惑的⼿段。
4.⾼⼀语⽂下册必修三知识点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通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通僻)
  缙绅、⼤夫、⼠萃于左丞相府(通搢,插。)⼏为巡徼所陵迫死(通凌,欺侮)
  主辱,⾂死有余僇(通戮,罪)
  其为时⽌⼗有⼀⽉⽿(通只,不过,仅仅;同又)独五⼈之
  (通皎皎,光明显耀的样⼦)敛赀财以送其⾏(通资)
  亦曷故哉(通何,疑问代词)
  今⽼矣,⽆能为也已(通矣,语⽓词,了)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
  秦伯说,与郑⼈盟(通悦,⾼兴)
  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袒伏斧质(通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通否)
  拜送书于庭(通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通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通佯,假装)设九宾于廷(通傧)
  秦⾃缪公以来⼆⼗余君(通穆)
  唯⼤王与群⾂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请奏盆
  秦王(通⽸)
  距关,⽏内诸侯(通拒,据守;同纳,纳⼊)要项伯(通邀,邀请)
  愿伯具⾔⾂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违背)
  旦⽇不可不蚤⾃来谢项王(通早,早上)
  令将军与⾂有郤(通隙,隔阂,嫌隙)
  因击沛公于坐(通座,座位)
  拔剑切⽽啗之(通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通毫,丝毫)
  泾流之⼤(通径,直)
  不辩⽜马(通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通滋,更加)
  故择先王之成法(通释,舍弃,抛弃)
  尝⼀
  ⾁(通脔,切成块状的⾁)
  雍⽔暴益(通溢,涨⽔)
  溺死者千有余⼈(通又)
  2、⼀词多义(例)
  使:
  使北营(出使)
  会使辙交驰(使者)
  奉使往来(出使的⼈,使者)
  竟使遇哨(假使)
  使来者读之(让)
  使⾂奉璧(派)
  求⼈可使报秦者(出使)
  ⼤王遣⼀介之使⾄赵(使⾂,使者)
  不如因⽽厚遇之,使归赵(让)
  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
  度:
  予⾃度不得脱(估计)
  付之度外(考虑)
  当: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在时候)
  郡之贤⼠⼤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
  然五⼈之当刑也(在时候)
  盛:
  故⽅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旺、旺盛)呜呼,亦盛矣哉!
  请其⽮,盛以锦囊,负⽽前驱(把东西放⼊器物中)发:
  有贤⼠⼤夫发五⼗⾦(拿出)
  ⾮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之悲哉(抒发)⼤王欲得璧,使⼈发书⾄赵王(发送)
  徒:
  凡富贵之⼦,慷慨得志之徒(指同⼀类⼈)
  故予与同社诸君⼦哀斯墓之徒有其⽯也⽽为之记(空,徒然)⽽安陵以五⼗⾥之地存者,徒以有先⽣
也(只,仅仅)卒:
  未及见贼⽽⼠卒离散(⼠兵)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卒葬之(死)
  买五⼈之
  ⾖⽽函之,卒与⼫合(终于)
  五万兵难卒合(通猝)
  私:
  是时以⼤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私见张良(私下、偷偷)下:
  虑壅蔽则虚⼼以纳下(⾂下)
  ⾂虽下愚,知其不可(智⼒低下)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伐:
  斯亦伐根以求⽊茂(砍伐)
  ⼗年春,齐师伐我(攻伐,讨伐)
  载:
  载⾈覆⾈(乘载,装载)
  载歌载舞(又)
  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
  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
  盖:
  克终者盖寡(表⽰不⼗分肯定的判断,⼤概)
  盖在殷忧(因为)
  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拜送书于庭(叩拜)
  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
  我见相如(看见,遇见)
  不见⽔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之家(被)
  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燕(打算)
  ⾂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商量,商议)
  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得上)
  沛公起如厕(往,去)
  意:
  然不⾃意能先⼊关破秦(料想)
  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举:
  举所佩⽟玦以⽰之者三(举起)
  XX如不能举(尽)
  谢:
  旦⽇不可不蚤⾃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
  望洋向若⽽叹(海神名,北海若)
  以为莫⼰若者(⽐得上)
  闻:
  闻道百(听见)
  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
  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
  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才)
  始吾弗信(开始)
  法:
  凡先王之法(法律,法令)
  犹若不可法(效法,取法)
  时:
  有要于时也(当时)
  时不与法俱⾄(时代)
  幸:
  ⽽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侥幸)
  ⼤王亦幸赦⾂(幸好,幸⽽)
  不幸*死矣(幸运)
  始皇帝幸梁⼭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负:
  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
  负其强(倚仗)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诚恐见欺于王⽽负赵(辜负)
  ⾁袒负荆(背负)
  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引车避匿(调转)
  秦军引⽽去(避开)
  引酒且饮(拿)
  所以:
  ⽽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
  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
  以: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的)
  是时以⼤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介词,表凭借)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表承接)既⽽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
  卒以吾郡之发愤⼀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亦以明死⽣之⼤(连词,表⽬的`)
  以其⽆礼于晋(连词,因为)
  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焉⽤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的)
  斯亦伐根以求⽊茂(连词,相当于⽽,表转折)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修饰)
  纵情以傲物(连词,表并列)
  则思⽆因喜以谬赏(连词,表承接)
  则思知⾜以⾃戒(连词,表⽬的,⽤来)
  则思三驱以为度(介词,把)
  虽董之以严刑(介词,⽤)
  具告以事(介词,把)
  请以剑舞(介词,⽤)
  不然,籍何以⾄此(介词,凭)
  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
  贵以近知远(介词,根据,按照)
  以益所见(连词,来)
  ⽽:
  去今之墓⽽葬焉(连词,表承接)
  其疾病⽽死(连词,表修饰)
  死⽽湮没不⾜道者(连词,表承接)
  则噪⽽相逐(连词,表修饰)
  ⽽仆之(连词,表承接)
  买五⼈之头⽽函之(连词,表承接)
  今急⽽求⼦(连词,表承接)
  夜縋⽽出(连词,表修饰)
  朝济⽽⼣设版焉(连词,表转折)
  源不深⽽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功成⽽德衰(连词,表因果)
  择善⽽从之(连词,表承接)
  则思谦冲⽽⾃牧(连词,表⽬的)
  劳苦⽽功⾼如此(连词,表并列)
  项王按剑⽽跽(连词,表修饰)
  拔剑切⽽啗之(连词,表承接)
  焉:
  激于义⽽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
  去今之墓⽽葬焉(代词,代五义⼠)
  吴之民⽅痛⼼焉(语⽓词,⽆实义)
  ⼦亦有不利焉(语⽓助词,表陈述)
  焉⽤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
  朝济⽽⼣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
  之:
  郡之贤⼠⼤夫请于当道(助词,的)
  五⼈之当刑也,意⽓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
标志)
  卒以吾郡之发愤⼀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
,往)
  ⼈皆得以⾪使之(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也,⽽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独⽴性;后⼀个代词,指代⽯碑)⾂之壮也,
犹不如⼈(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是寡⼈之过也(的)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因⼈之⼒⽽敝之(前⼀个助词,的;后⼀个代词,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
事)
  将焉取之(代词,代⼟地)
  岂取之易(天下)
  择善⽽从之(它)
  代百司之职(的)
  思国之安(主谓间取消句⼦的独⽴性)
  董之以严刑(⼈民)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备他盗之出⼊与⾮常也(主谓间取消句⼦独⽴性)野语有之⽈(代词,代后⾯所说的俗语)
  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
  吾长见笑于⼤⽅之家(的)
  其:
  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作定语成分)敛赀财以送其⾏(代词,代周顺昌)
  缙绅⽽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
  发其志⼠之悲哉(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也(指⽰代词,那)
  以其⽆礼于晋(代词,指代郑⽂公)
  君知其难也(代词,这)
  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
  失其所与(代词,指代⾃⼰)
  吾其还也(表商量语⽓,相当于还是)
  且:
  以其⽆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
  ⾂死且不避,卮酒安⾜辞(尚且)
  于:
  激于义⽽死焉(介词,表被动)
  ⾄于今,郡之贤⼠⼤夫请于当道(介词,向)
  且⽴⽯于其墓之门(介词,在)
  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
  令五⼈者保其⾸领,以⽼于户牖之下(介词,在)沛公左司马曹⽆伤使⼈⾔于项⽻⽈(对)
  贪于财货(对于)
  长于⾂(⽐)
  得复见将军于此(在)
  为:
  以旌其所为(做)
  吾社之⾏为⼠先者(作为)
  以⼤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是)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也(是)
  哀斯墓之徒有其⽯也,⽽为之记(替,给)
  ⽆亏为之⼤道哉(作为)
  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
  为天下笑(被)
  相如为上⼤夫(当,做)
  为赵宦者令谬贤舍⼈(是)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
  为⼀击(替,给)
  ⽽蔺相如徒以⼜⾆为劳(⽴下)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
  军中⽆以为乐(作为)
  窃为⼤王不取也(认为)
  君为我呼⼊(替、给)
  为之奈何(对,对于)
  何辞为(句末语⽓词,常⽤在疑问句末)
  因: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
  项王即⽇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3、古今异义(例)
  ⾄于今,郡之贤⼠⼤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达到某种程度,或表⽰另提⼀事)是时以⼤中丞
抚吴者为魏之私⼈(古:党⽻;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吴之民⽅痛⼼焉(古:痛于⼼,痛恨;今:极
端伤⼼)⾮常之谋难于猝发(古:⾮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分,极)令五⼈者保其⾸领,以⽼于户牖
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微夫⼈之⼒不及此(古:那个⼈;今:尊称别
⼈的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道路上的主⼈;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使者,出使的⼈;今:外出之⼈随⾝携带的物品)承天景命(古:⼤;今:景⾊)
  念⾼危,则思谦冲⽽⾃牧(古:虚;今:朝特定的⽅向或⽬标快速猛闯)简能⽽任之(古:选拔;今
:⽤于形容词结构简单或动词使繁变简)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XX;今:尽情)乐盘游,
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今:认为)指从此以往⼗五都予赵(古:从这⾥到那⾥,指地点;今:表
⽰时间,从前,过去)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今:限制)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古:离开;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去)不如因⽽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
因果关系的连词)于是相如前进⽸(古:⾛上去奉献;今:向前⾏动或发展)位在廉颇之右(古:上;今
:⽅位名词,与左相对)宣⾔⽈: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今:表⽰政见的公告)⾂所以去亲戚⽽
事君者(古:特殊指⽰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内亲外戚;今:的原因;指跟⾃⼰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
或成员)相如奉璧奏秦王(古:呈现,进献;今:演奏或取得成效)传以⽰美⼈左右(古:妃嫔;今:美
貌⼥⼦)
  璧有瑕,请指⽰王(古:指出来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严⼤国之威以修敬也(古:尊重;今
:严密、严厉、严格)故⾂复取璧(古:再;今:往复,重复)
  拜为上卿(古:授予官职;今:指⼀种表⽰敬意的礼节)窃计欲亡⾛燕(古:逃跑;今:⾏)
  王必⽆⼈(古:果真,如果;今:⼀定,必然)⾂请完璧归赵(古:请你允许我;今:请求你)沛公
居⼭东时(古:崤⼭以东;今:指⼭东省)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形成的亲戚;今:由结婚⽽形成
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与⾮常也(古:不同⼀般的事;今:副词,很、⾮常)百川灌河(古:黄河;
今:泛指河流)
  顺流⽽东⾏,⾄于北海(古:到;北⽅的⼤海,指东海的北部;今:表⽰达到某种程度,或表⽰另提
⼀事;我国⼀部分海域)东⾯⽽视,不见⽔端(古:脸向东;今:东边)于是焉河伯始旋其⾯⽬(古:在
这种情况下;脸;今:表⽰后⼀段紧接着前⼀段;⾯貌)吾长见笑于⼤⽅之家(古:指修养很⾼、明⽩道
理的⼈;今:对财物不计较,⾔谈举⽌⾃然)
  4、词类活⽤(例)
  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
  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
  草⾏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在露天)
  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
  庐陵⽂天祥⾃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去今之墓⽽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
  其疾病⽽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语⽂下册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教版⾼⼀语⽂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语⽂必修⼀⽂⾔⽂知识点 ⼈教版⾼⼀语⽂必修⼀⽂⾔⽂知识点 ⼈教版⾼⼀语⽂必修⼆知识点 ⾼⼀语⽂必修⼆⽂⾔⽂知识点整理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方法资讯

上一条: ⾼⼀语⽂下册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下一条: ⾼⼀语⽂⽂⾔⽂知识点总结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