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王鉴莺:三尺讲台培育桃李,细心雕琢铸就“金课”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2021-11-17 293

为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应用,推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学院全面开展“互联网+教学”课程建设与应用,推动教师加强“互联网+”教学设计,实施混合式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近期,学院召开“互联网+教学”课程认定工作会议。王鉴莺老师的《基础口译》、王佳丽老师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被认定为A,授予“元培金课” 称号。本次【教书育人】专栏聚焦我院“互联网+教学”的亮点和成效,关注“金课”背后的教师故事,肯定教学改革的成果,推动我院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课程名片】《基础口译I》课程是语言文学分院翻译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内容为交替传译基本技能的习得和应用。该课程集口译技能学习和英汉语言应用于一体,主讲教师通过“互联网+”教学手段,打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堂,保障了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融合了正式和非正式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双语思维能力和双语转换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人物名片】王鉴莺,语言文学分院讲师,从事口译类课程教学与教改研究十余年,主要承担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的《口译》、《基础口译》、《同声传译基础》、国际会议翻译情境模拟实训等课程。开展包括绍兴市教学改革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教改课改项目近十项,发表教改论文4篇。主讲课程曾获得浙江省第二届外语微课大赛三等奖,并入选浙江省高校首批“翻转课堂”优秀教学案例。指导十余位学生在省级口译竞赛中获得二、三等奖。2021年,主讲的翻译专业《基础口译I》被认定为A,授予“元培金课”称号。

 

 

王鉴莺带领学生参加第九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英语类专业组)获一等奖

 

事半功倍:翻转课堂”模式落地,打造“两性一度”课堂

 

“很感谢专家们对我的教学方式的认可。”近几年,全国各大高校陆续开启“互联网+教学”模式,王鉴莺紧跟其后,以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目标,将“互联网+教学”与课程特色相结合,在“翻转课堂”课程教学中提升打造“金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以前常常因为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将丰富的知识传达到位而感到苦恼,比如一周只有两个课时,涵盖听力、词汇、案例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要在90分钟内传授给学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王鉴莺说,“现在我可以将丰富的‘物料’放在线上供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从课前学习任务布置到线上导学,从面授课堂教学到课后测试与作业点评,每个环节均实现了‘混合式教学’的全贯通。”

在大方向的引导下,王鉴莺将着力点放在了细节化的处理上。“这跟跳舞有些相似,把握好大框架后,就需要将每一个动作细化,不断地思考怎么把动作做得更漂亮。”为了培养学生们“前置性”学习意识,带着兴趣与求知的心去学习,更好掌握课堂知识,王鉴莺不仅设置了课前导学视频,按照理论部分、词汇部分、语音听辨等类别制作课程录屏,还经常穿插一些有趣的拓展视频,有时还会上传一些与口译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们学有所获,学中有乐。

 

 

线下指导学生

 

在线下课堂中,王鉴莺尤其注重案例的“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创新与知识应用能力。“今天我们主要讲数字口译,一起学习下‘点三杠四法’‘缺位补零法’‘公式法’,请大家仔细听我报的数字,用你们最快的时间反应并口译。”课堂上,王鉴莺正在讲授“数字记录技巧、数字数量反应”。她随机说出“十万”“百亿”“580”“036”等数字,学生们跟着她的节奏顺利地回答出来,“有问必答”的互动大大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基础口译不仅考验英语的基础,更需要及时的反应能力,所以我在面授教学中更注重与学生实时交流,让知识化为技能,潜移默化地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她说。

“课前信息传递,课后吸收内化”。授课结束后,王鉴莺将作业与测试发布在学习通,把重点知识融汇在其中,并在碎片化时间对同学们通过手机完成上交的作业进行批阅打分,利用大数据在后台同步查看每道题目的正确率,以便在下一堂课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精益求精:贯彻“OBE教育模式”,打磨“问号课堂”

 

 

“我们想要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又该如何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王鉴莺介绍,她的课堂注重体现“OBE教育模式”,通过利用“成果导向”教学,把教学重点聚焦在“学生产出”,专注学生创新、实践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系统化、结构化掌握知识。

“听完此音频后,请在纸上写下该音频的大致内容并画出逻辑图,完成后拍照上传。”口译课上的听力训练,王鉴莺经常在学习通的讨论区以这样的方式发布随堂小练。她会将前十位回答的同学作为全班的缩影,了解他们的学习成果,当即在课上做出反馈并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提高“产出”的效率与质量。每当解答完问题所在,学生们便恍然大悟,随后一阵阵的感叹此起彼伏:“原来是这个意思!原来应该这样理解才对!”

 

学生上传逻辑图至学习通讨论区

 

正是这样的实时交流,王鉴莺的课堂气氛融洽,学生积极活跃,对答如流,更多的同学开始主动“动手写”“开口说”,争先恐后地“抢占”前十位,希望被老师选中并评价反馈。“老师的这个方法太好了!”“我再也不害怕被抽到回答问题了。”在期末收到学生的课程匿名评价中,王鉴莺惊喜地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提到了图片讨论这一方法,并十分认可。

“对于口译课来说,课堂上的反馈远比课外要重要。”从“句号课堂”迈向“问号课堂”,王鉴莺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自己“产出”;而学生学习状态与教学内容掌握程度,也为王鉴莺改进教学提供了参考,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源源不断改进的动力。

 

 

薪火相传:亦师亦友,严中有爱

 

“在我读本科时,我的听力老师与翻译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之大。听力老师非常的严格,对每个同学的英语听力水平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我们对他怀着一种敬畏之心;翻译老师作为老一辈的教师,对学生十分地关心爱护,当时主动为我还有其他考研的同学早早地做好考研的打算。”王鉴莺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开始,我明白教育不仅需要‘传道授业解惑’,挑起前人教书育人的扁担,更需要一份对学生的关爱,呵护教导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课堂上的王鉴莺注重与学生的“Communicate”,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严格;课外的她亲切随和,是学生口中的“大姐姐”,与学生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作为班主任,她还时常会主动找一些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惑,提醒他们少走甚至不走弯路。

从教十余年,王鉴莺培养出不少优秀学子,其中2015级翻译专业姜淑珍与2017级翻译专业林思梦在她的指导下,相继考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攻读研究生。“在姜淑珍考研的那段时间,我们一起畅谈过很多个夜晚,包括考研的方向与未来的规划等;后来的林思梦在考入‘广外’后,面对陌生的新环境与更深入的学业钻研,也时常与我谈心,我也建议让她与姜淑珍一起交流一下。”提到这两位“得意门生”,她满是欣慰,“也很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自己的学生从元培再出发,走进更高学府,攀登更高巅峰。”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我院学子在浙江省第四届CTF大学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竞赛中再创佳绩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资讯

上一条: 学院召开财务工作会议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