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教育部门最新发布,提高普通高中升学率!

高考信息 2023-09-13 280

近日,银川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擦亮“教育在银川”品牌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实施意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尊重教育科技人才相互作用规律,为落实推进“强首府”战略,加快先行区示范市建设,实现“四个示范引领”目标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各级各类教育保障足、师资强、结构优、机制活、质量高、格局大,城市教育功能进一步完善,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挖潜和凝练一批可可推广在全区全国叫得响的教育成果或经验,构建更加优良更具韧性的教育生态,教育总体水平领跑全区,教育影响力辐射西北,教育特色亮点走向全国。

为如期实现上述目标,《实施意见》围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能力水平、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银川教育的驱动力和吸引力,实施15项举措。其中包括:

打造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建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中央电教馆“中小学虚拟实验教学”实验区、自治区幼小衔接示范市,积极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等新型实验区。

深化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充分借助幼儿园保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改进初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改革,优化综合素质评价方式,着力抓好义务教育、高三质量监测,适时向社会公布质量分析报告。有效借助民办教育(机构)办学质量评估和专项审计(督查),依法依规整治乱象,每类选树2所以上重信誉、质量优、口碑好的星级学校。

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智慧教育平台,建强教育专网,普及智慧校园。组建教育数字化专家委员会,落实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制度,提升数字人才培养能力,加强教师数字素养培育,实施一批教育数字化试点示范项目,打造一批中小学智慧教育创新校,建成一批虚拟仿真实践基地,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深度融合。

深化“五育并举”。抓实“双减”工程,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德育教育温度,建成全区首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挖潜智育教育深度,实施“校内科学教育提质计划”“‘千家万馆’科学教育总动员行动”,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创新素养培育。加大体育教育强度,“学练赛评”系统健体点燃每一所学校。累积美育教育厚度,“学练展评”艺术修养赋能每一个学生。开拓劳动教育宽度,搭建“校园+边角”“学校+家庭”“区域+基地”的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景。

实施学位攻坚行动。优化银川教育“十四五”学校布局,优先保障教育用地,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满足各学段人口入学需求。严格执行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制度,新建幼儿园20所增加学位0.6万个;重点加快人口集中区域中小学建设,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50所增加学位6万个;逐步提高普通高中升学率,新改扩建高中学校5所增加学位1万个。

提升集团化办学效能。完善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办法及退出机制,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持续优化“地方+高校”“名校+新校”“强校+弱校”“城市+农村”办学模式,强化优质带动,做到“建一所优一所、带一所强一所、成熟一所退出一所”,加快缩小区域内城乡和校际差距,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激活干部队伍动能。选树一批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示范校,强化党组织领导力、校委会执行力。坚持管人促事、依事论人、正向激励、突出发展导向,大力推行“两榜四机制”,通过“摸听辨”“谈省改”“提调免”“考挂用”等方式,让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调成为新常态。实施年轻干部培养储备“双百计划”,年均培养培训百名左右的副校(科)级年轻干部,常态化储备百名左右的校(科)级年轻干部。强化干部岗位历练,探索中层以上干部跨区域、跨学段交流任职,从学校和机关遴选一批后备干部双向挂职。

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深入实施“市(县)管校聘”,通过集团校内部交流、跨校竞聘、对口支援、城乡双向流动等途径,实现区域内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原则上在同一学校工作12年及以上的教师交流轮岗不低于20%,6年及以上的不低于10%;已评定特级教师、塞上名师、凤城名师、学科带头人满2年的至少兼任1所乡村(薄弱)学校首席教师。积极实施“十百千万人才梯级培养”和骨干教师访学计划,开展“百人千场”名师送教活动。建成师德师风监管问题线索“码”上举报平台,依法依规依纪惩治师德失范行为。

强化教研专业引领。建立准入培养、考核激励、能上能下等机制,鼓励学校正高级教师到教研机构轮换交流任职不少于2年,专职教研员工作满6年的原则上到学校任职或任教1年以上。统筹市、县(区)、校教研力量,组建“1+6+N”学科教研智库,评比一批优质学科教研基地。加强关键领域教学研究和优秀成果推广应用,入选1个国家级、3个自治区级、6个银川市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加强校园安全防范。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1+37+8”系列文件精神,落实《关于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方案》,重点加强燃气、校舍、消防、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校车、防溺水等方面安全工作,持续巩固“4个100%”成果。推广“1530”安全教育模式和“四不两直”安全监管方法,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的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严肃追责问责不履职的单位和个人,全市涉校涉生安全事故同比下降20%。

优化招生入学方式。按照“地市统筹、县区为主、公民同招、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各学段入学全部纳入互联网招生平台,做好学生摸底统计,适时公布招生入学时段安排、工作方案和热点学校预警。探索建立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学前教育做到“相对就近入园、多园保障”;义务教育做到“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免试入学和多校划片招生”;普通高中做到自主招生不得跨区,指标到校扩大到70%,特长生专业测试统考,将公开透明、纪律严明贯穿招生工作全过程、各环节。

强化教育督导功能。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督导体系,建成“互联网+督导”数字平台,跟进服务教育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坚持“有限督导、无限威慑”原则,纠正“督导越位缺位”问题,完善“报告、反馈、整改、复查、激励、约谈、通报、问责”制度,依法依规开展“六督”,让督导“长牙齿、做利剑”。创新督学聘任与管理方式,按督学与学校数1:1的原则配备专督学,严把准入培养考核“三关”,培育一支“讲政治、敢担当、懂教育”的督学队伍。

完善城市教育功能。建立托幼一体化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发展,探索与宁东、经开区建设融合型园区,积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支持并深化与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等高校的交流合作,联合筹建一所本科院校。建成专门教育学校,完善保障机制,使罪错未成年人享受教育矫治。坚持开放办学,通过友好学校结对、互派访学人员、公派留学生等方式加强教育对外合作交流,建设银川国际学校。增强终身教育资源供给能力,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服务体系,举办全民终身学习周系列活动,营造全民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扩大城市教育影响力。积极承办国家级、西北及沿黄地区教育峰会、推进会、现场会,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黄”省会城市教育高质量协同发展教育名片。争取与教育发达地区、高等院校签署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分享典型经验,共同合作办学。落实自治区决策部署,彰显首府担当,积极与兄弟市县分享改革经验和发展成果。

提升城市教育竞争力。对标“资源投入、发展水平、经济贡献、创新能力和社会保障”等教育发展指标,精准定位、弯道超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助力儿童友好型、青年发展型、终身学习型等现代城市建设,丰富“文明”“团结”“双拥”等“大美”城市内涵,让城市发展更具吸引和转化资源的能力。

《实施意见》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擦亮“教育在银川”品牌作为建设教育强市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落实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强市级统筹,由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建立部门协同、工作调度、推进落实和财政保障等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加强督导考核,将实施成效作为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督导考核和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强化过程督导和结果运用。加强宣传推广,及时总结、广泛宣传经验做法和实施成效,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和实践成果,将“教育在银川”品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本文转载自: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525654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事关新高考,云南教育部门最新回应 最新发布!2022年宜昌高考安排 高考报志愿必看!教育部最新发布 河北省:2022年成人高考8月30日起网上报名! 少子化低谷未到 台湾高校招生已受冲击 西藏2023年高考政策解读!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高考信息资讯

上一条: 外省籍考生参加吉林2024年高考有什么要求? 下一条: 吉林2024年高考10月5日开始报名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