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信息 2023-12-05 575
2024年版《中国高考报告》丛书出版发行12种,其中,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2024》《高考政策与命题解读2024》《高考评价体系解读2024》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高考蓝皮书《高考试题分析》(2024版,9科9种图书)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鉴于近期市面上出现了冠以“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等名义的图书,其封面设计及版式体例与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系列丛书高度近似,容易引起混淆和误购。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研发团队表示,除新华出版社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上述系列图书以外,其他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冠以“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等名义的图书均与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研发团队无关。
深入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发挥高考“指挥棒”的积极导向作用,服务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当前教育战线最为紧迫的时代任务。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高考内容和命题改革,就是要实现从“考知识”向“考能力素养”的转变,实现从单一知识考查模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四维考查的转变,实现从“解答题目”向“解决问题”的转变,着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进一步深化试题的情境创设和呈现方式,加大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积极引导高中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是指智力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其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反映了个体智力、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思维品质是人才培养质量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指标和核心要素。本轮高考综合改革核心文件包括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等对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和优先性做了充分的强调。要求把考查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聚焦于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的考查。我们这里提到的高阶思维能力是思维品质的形象表述,它包括了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在内的诸多要素,具体表现为一个人运用所学知识、调动关键能力高水平完成学科任务时所呈现出的综合品质。这些关键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等。加大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或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已经成为当前以及未来高考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趋势。深入挖掘高考分数背后的指向和意涵,准确认识高考命题改革与高阶思维能力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高考综合改革,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并对基础教育发挥更好的导向作用。
1.“高分”与“高能”
“高分高能”是高考人才选拔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理想状态,也是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考命题要实现的目标。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意义上,高分是指在评价(尤其是纸笔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代表学生在学科知识掌握和考试应试技能方面的突出表现,但是考试高分并不一定代表着学生具有高水平的思维品质或综合能力。高能则是指学生在掌握必备知识的基础上,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实践能力、社交沟通以及文化素养等综合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调动关键能力高水平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学科任务。高能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创新和适应能力,能高效、准确处理经验世界或学科探究中那些复杂问题或结构不良性问题。因此,追求高分与高能的统一就成为教育改革和评价上的一个重要命题。
高分与高能相统一是指在教育评价和培养过程中,追求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既重视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高考内容改革就是要通过专业、科学的试题命制,让那些具有良好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的人脱颖而出,尽量减少传统应试教育备受诟病的“高分低能”现象。与此同时,通过这种“高分高能”的高考选拔机制,积极引导我国基础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培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切实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模式,为国家选拔和培养更多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人才。
2.思维过程与解题套路
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的提升不同于解题套路,它是一套全新的心智活动和认知模式,只有经过有针对性的长期专项训练,才有可能内化为一种“能力”和“素养”。解题套路可以视作思维过程在特定问题类型下的抽象和总结,是一种经过总结和归纳的解题方法或步骤的,仅仅是在解决问题(题型)时的一种指导方法,它主要关注特定问题的解决的外在程序。思维过程是人脑在处理信息、解决问题或进行推理时所经历的思考过程,它涉及思考的各个环节,如分析、归纳、推理、创造等。思维过程是灵活的,它允许人根据不同的情境和问题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策略,而解题套路通常是固定的,是在特定问题类型下经过总结和归纳的解题方法,旨在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效率,缺乏灵活性。
思维过程的目的是进行综合的思考和推理,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和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这种能力往往很难通过机械重复和海量刷题得到提升,它需要经过严格的思维技能训练如信息加工、逻辑推理、前提识别、分析阐释、科学探究、批判性思维等,同时还应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如思想开明、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敏于探究、追求真理等。因此,在新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一线教师要打破传统基于考试大纲、以知识获取为唯一目标的教学法,尤其是要打破满堂灌、机械刷题、重复训练、忽视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法,紧扣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遵循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规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新教学法,打造“新课堂”,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3.思维品质的内在性与可获得性
虽然思维品质是一种心智活动和认知模式,是内在的,但它不是天生的,也是一种可获得性能力,也即这种能力可通过后天专门的训练得到提升,表现出可训练、可提升、可迁移、可测量的典型特征。这是“新课堂”或课堂教学改革应有的基本理念。高考试题通过优化试题设计可以评估学生的关键能力,包括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注重高阶能力的考查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适应未来挑战的目标相一致。新高考命题尽量不留教材版本痕迹,同样的考点知识,可以以不同的情境设计和问题组合进行综合考查,呈现出非常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这就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教学虽然让学生短期掌握了知识,但却忽视学生长期发展的思维品质,“新课堂”应该力图通过“学科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知识获取和解题技能的习得转向思维能力的学习与训练,从浅表的零碎信息的获取到深层次的理解与应用,从机械重复式学习转向主动思维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需要创造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提供引导和支持,鼓励合作学习,并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可以考虑以下几个策略:第一,激发讨论和思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比较和评估。第二,引导问题(任务)解决:设计和提供给学生真实世界的问题、开放性问题或需要探索和创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问题理解、信息收集、分析、策略选择、解决方案制定和评估。第三,组织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第四,多样化评估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包括项目作业、研究报告、批判性写作、演示等,以评估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的可获得性实践表明,只要经过长期的、有针对性的、专业的学科思维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维等思维品质就能获得有效提升。
本文转载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4258062277270651&wfr=spider&for=pc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2024)》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看看2015状元郎都青睐哪些大学? 加强亲子有效沟通 为高考考生缓压赋能 2024高考|山东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怎么做?通知已下发→ 新高考改革是一次影响广泛的革新 江西将举行“新高考”适应性演练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高考信息资讯
上一条: 2024版!山东春季高考专业类别考试标准公布 下一条: 市教委:2024年中高考政策保持稳定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