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指南 2024-04-28 308
语文是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学科价值和学科地位不言自明。坊间曾有一论——“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此论虽有夸大其词之嫌,但语文和作文的重要性可见一斑。2024年中考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全国各初中学校正在进行紧张的备考复习。中考作文如何备考?怎样的作文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中考试卷里脱颖而出?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命题和评卷经验,谈一谈自己对中考作文备考与写作的粗浅见解,希望能为教育同行与广大考生提供参考。
众所周知,写作是极具个性和灵性的精神活动,无论是自由写作还是应题写作,都应遵循写作的基本规律。早在四个多世纪以前的明代后期,“公安派”袁宏道就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他强调写作“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时下的考场作文,常常陷入模式化、机械化的窠臼,堆砌辞藻、华而不实的弊病仍普遍存在。因此,重塑中考作文主张,让写作回归本真才是正道。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方面实施教与学。
No.1用有张力的叙述 展现真我的风采
中考作文以写记叙文为主,常见的“六要素”写作技能在小学阶段就已习得。如果中考作文仍停留在五六年级《记一件难忘的事》那样的叙述水平,就很容易“泯然众人”而陷入平庸。那么,怎样的叙述才是有张力的叙述呢?
首先,叙述要“陈言务去、辞必己出”。这是韩愈的写作主张,意思是要摒弃那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语言,要让读者听到你心底的声音。时下的考场作文常有两个极端倾向,一是叙述语言过于直白粗糙,毫无可读性;一是刻意写得艰深晦涩,让人不知所云。有张力的叙述应该像汪曾祺先生的文章那样“平中显奇,淡中有味”。且看汪先生在《昆明的雨》一文中的语句“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乍一看,不过是淡淡的一笔,但却能让读者的思绪停留在此处,久久回味。实则这句话里有大乾坤。缅桂花是“带着雨珠的”,那幅鲜妍的画面赫然眼前。“使我的心软软的”,用一个普通的叠词来写心境,远比“沁人心脾”一类所谓的好词更熨帖。最后“不是怀人,不是思乡”,让人遐想作者的心境到底是怎样的呢?既不怀人,也不思乡,只是此时此刻单纯的感动而已。
其次,叙述要“张弛有度、锋芒不露”。这一主张类似于当下流行的“你要写什么,就不能只写什么”的写作指南。平庸的作品就像透明的水杯,内容一望而知;高级的作品应似园林艺术,曲径通幽,峰回路转。如苏轼写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不见一个“月”字而月色满庭,照彻千年。如何张弛有度,还需用到平常习得的写作方法,比如巧设伏笔、倒叙与插叙、创造冲突、双线交织等等,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要让文章读起来曲折有致、波澜起伏。比如有一篇回忆外婆的中考作文,以一个小猪扑满(储钱罐)为线索,用很多富有画面感的细节刻画了与外婆生活的点滴,但写作时外婆已经离世了。如何用一种艺术化的手法来写外婆已不在人世呢?如果直接写就显得俗套,这名考生这样写道:“可现在,现在我只有我的小猪扑满了,我的灰扑扑的落寞的小猪扑满。”看似在写小猪扑满,其实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写外婆。这就是曲笔 情的写作艺术。
再者,叙述要“纤毫毕现、如在眼前”。这里的“纤毫毕现”不是要事无巨细地叙述,而是要在合理安排详略的基础上,聚焦关键事件或重要场景,以细节的刻画来传情达意。如影视艺术的特写镜头,通过动作、神情、背影等特殊视角来刻画人物形象,让叙述富有画面感。要像《核舟记》中的微雕大师一样“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下很多中学生平时不能静下心来观察,描写时难免粗枝大叶,很难让读者有代入感。因此在中考复习时,教师要多指导学生细节刻画的技巧,通过二次和三次习作修改进行升格训练。
No.2 用有诚意的态度 抒 实的情怀
叙述也好,描写也罢,都是为抒情服务的。王国维先生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就体现了这一主张。“学习抒情”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专题。抒情的角度和方法各异,其效果也有所不同,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较早习得的写作方法。但从中考作文的现状来看,很多考生还是不会抒情,有许多无病 、无感而发的文章,读来如隔千里,当然就很难让读者产生亲近感了。
抒情的首要态度是真诚。如何才能让人感觉到你的真诚呢?比较可靠的做法是从自己的生活际遇中寻找素材,以“我”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尽量说真话、抒真情,展现一个真实而独特的自我。“说真话抒真情”并不是说写作要完全 生活事件,适当进行艺术加工无可厚非,也很有必要,但叙述最好有生活的原型,不要凭空捏造,除非你的叙述能力能像小说家一样以假乱真。在“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前提下,要让读者感受到你的真诚。饱含情感的写作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中考语文的评卷教师基本上能一眼看穿作者的诚意。所以,平时的练笔和积累很重要,而更为重要的是在考场写作时酝酿情感,因为只有“情动”才能“辞发”。
很多教师在备考时要求学生准备不同主题的写作素材和多次打磨的范文,以备考场上思维枯竭时直接化用或套用。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也许能帮 生获得一个不错的基础分或侥幸得到高分,但绝不是提升考场作文的最佳路径,有时还存在生搬硬套的风险。比如深圳市某次初三适应性考试作文题是《这堂课,有我,有______》,遇到这样的考题,学生预先准备的素材很可能会全部失效。因此,教师在指导备考时,还是要回到思维训练和情感训练,在考场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素材搜索和情感酝酿的过程,适当列一点提纲,动笔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
No.3用有个性的笔触 表达真切的感悟
如果说“有张力,有诚意”是写作的基础追求,那么“有个性”则是写作的高端追求。中学生作文的个性类似于作家的写作风格,也就是说,优秀的作品必须有辨识度和记忆点。如何修炼作品的个性呢?需要从“独立的语言风格、独特的写作视角、独到的见解感悟”三方面去修炼。“独立的语言风格”首先要做到“文从字顺”,再追求“陈言务去、辞必己出”,于无声处见悲喜,于浮华处见真淳,此论前文已阐明,此处不再赘述。“独特的写作视角”就是要发现生活中不易被察觉的 ,以一颗善感而细腻的心捕捉生活中的动人瞬间,去体察平凡生命的幸福与欢乐、无奈与挣扎。比如某年上海市的满分作文《他们》,关注的是幽居于城市角落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写出了那个群体的辛酸与奋进,让人读来动容。“独到的见解感悟”,即写作要有主题意识,要在叙述之后托出作文的精神内核。究竟是表达一种情怀,还是传达一个观念,抑或倡导一种价值?作者在写作前应有清晰的认知,在作品中要有巧妙的交代,要通过文字把这种情怀、观念、价值输送到读者心中。当然,这一追求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有这样的引导意识,学生的写作一定会更加得心应手。
中考只是人生的一处驿站,写作的终极目的肯定不是为了考试,而是抒写性灵,与天地自然对话,与自我同伴对话。因此中考作文的复习备考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术”的层面,而应回归写作之本源,引领学生追问自己的内心,才有可能达到“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境界。(作者 赵查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基础教育集团语文高级教师、2018年深圳市年度教师,曾任深圳市中考语文命题组组长)
本文转载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368287608123429&wfr=spider&for=pc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中考作文如何在“精”上下功夫 英语分数降低!语文时间缩短!长沙中考命题权威解读来了 省级统一命题 今年中考的试卷结构出炉 中考应急指南:考生遇到以下6个突发问题莫慌,老师教你处理方法 今年温州体育中考恢复到2019年标准?部门回应 如何备考2024年辽宁省中考?这场研讨会明确了“风向标”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升学指南资讯
上一条: 2024年泉州中招方案发布!提高录取率 试点综合高中班 下一条: 新增4所高中,考生增加了约1500人!杭州中考最新消息来了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