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还有必要存在吗?

中考新闻 2024-07-17 232

●今年3月,江西省教育厅发布了《省属职业学校技工院校资源优化整合工作答记者问》,称江西“省级原则上不再举办中等职业学校,相关学校从2024年起停止招生,现有在校生按照现行模式培养至毕业”。同时,广东省今年5所省属中等职业学校不安排招生,且广州将在公办中职学校开展综合高中试点,越秀、海珠、天河、番禺、花都5个区参与试点。

●一直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受到全国政协委员和各级政协的关注。

●又一年中考进行时,又一年职普分流时。本期特别邀请相关学者讨论关注:中职还有必要存在吗?

——编者 

中等职业教育不能一撤了之

庄西真

最近,中职学校撤改并的消息不时传来。中等职业教育何去何从,似乎到了关键的节点。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中等职业教育不仅不能撤掉,还要好好发展,因为最起码有两个离不开:

第一,部分青少年职业生涯发展离不开中等职业教育。现在社会相同的是,每个人进入社会、踏入职场都要接受教育;不同的是,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接受多长时间的教育不仅是个人决定的,还会受到很多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先天因素诸如遗传基因、成熟机制等;后天因素诸如接受的教育质量、教师与同学、家庭环境等。按照当前的教育制度,学生会在15岁前接受统一的义务教育。但因为前述的先天和后天的多重因素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同样年龄段的学生会出现分化,以考试成绩为参照来看,有的孩子更突出、有的孩子稍显薄弱。事实证明,后者若继续在知识学习轨道上实践并非最佳选择。中等职业学校给了他们另外一个实现自我价值、展示自身优势的舞台,这也是已经被发展了40余年的职业教育所一再证明的。现在,有人以中等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都选择升学为论据,得出要压缩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扩大普通高中招生数量的结论,其实是不对的。因为,普通高中招生数量增加并不会改变部分学生不适合普通高中教育模式的事实,通过职业教育渠道升学是在适合自己的发展轨道上进行的更优选择,虽看起来都是“升学”,但过程中接受的教育和获得的发展是不同的。

第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中等职业教育。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和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我们要牢牢抓住制造业不放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路径就在于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这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技能、会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是,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从哪里来?从过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来看,按照普通高中到普通本科高校的路径,无法培养出高质量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从普通高中到职业院校的路径,似乎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所以这些年来,我国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越来越多,就是因为始终按照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宜早、宜强、宜长”规律,着力构建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在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层次“职业学校+企业”接力培养。正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普通高中的“强化班模式”开始抓起一样,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培养也要从小抓起、从中等职业教育抓起。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放眼国家长远发展,我们必须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的指示精神。这就需要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不是撤并中等职业学校,而是畅通中职学生升学成长通道,进一步完善现代职教体系。首先,要加快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让“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尽快在各地落地开花,从而扩大中职学生升入本科的比例;与此同时,要完善贯通培养机制,扩大优质中职与高职学校贯通培养规模,探索开展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衔接培养。引导中职生实现有职业目标的升学,进而更高效地走上成为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道路。

(作者系江苏理工学院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

 

正确看待中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赵志群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录取分数普遍低于普高,这造成社会广泛存在一种刻板印象,即中职就是低水平的或是二流的教育,“其中的学生学习都差”“学校名声不好”。此种现象,促使中职发展陷于“恶性循环”之中:中职的学生也许在入学初文化课水平暂时薄弱,与那些“学霸”相比,中职教育无法帮助他们实现大规模的文化知识领域的超越,如果继续以成绩标准来评价,他们的进步往往就被“抹杀”了,看起来仍然是较“弱”的;这也导致中职的人才培养工作难以被社会认可,又进一步影响了中职的声誉和相关支持。事实上,按照“增值性评价”即考察学校对学生学业成就净影响的现代教育理念,中职并不一定是二流学校。且在大部分地区,好的中职与一般的普高相比,其管理和师资方面差距并不明显。

还有观点认为中职毕业生发展前景不好,事实证明这样的观点也不是全然正确。现阶段,中职学生有很多升学到专科学校甚至职教本科的机会。且如果孩子的理论学习确有困难,也可以有机会在中职中提升个人实践技能,被社会发展所必需,那么无论是他的未来**,还是更长远的职业发展,都是有无限可能的。当前,年轻人通过职业教育找回自信,实现成长成才的实例举不胜举。

其实,如若一个不擅长知识学习的孩子盲目跟风到普通高中,有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原因在于普高的教学往往更倾向理论、注重数理逻辑和语言逻辑方面的知识,对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而言学习困难确实存在。更重要的是,经历“不擅长的学习”不但不利于个体个性和兴趣的彰显,更会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结果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部分孩子来说,中职也许比普高更适宜个体需求,选择中职也意味着他们可能找到了更为稳定和可期的发展机会。

事实上,基础教育分两种类型,一是知识导向的“普通基础教育”,二是工作导向的“职业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通过弥补一些学生在某些领域的才能,如学术研究领域才能的不足的方式,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其擅长的其他方面优势。正如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所讲的:“职业能够唤醒青少年的兴趣,是通往真正教育的大门”。同时作为重要的基础教育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同样关注人的发展、基于人的发展、为了人的发展。职校学生对文字符号和书本知识兴许暂时缺乏兴趣,但是可以通过基于工作的如跟岗和顶岗实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实现职业规范、伦理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以帮助职校学生根据工作的条件、风险和机遇做出理智安排,对个人的理想、发展取向和能力进行综合建构,这是普通教育不能取代的。

中职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的“基础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待遇。纵观世界,制造强国的中职教育均很发达,而一些老牌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过程,也与中职教育的衰落息息相关。因此,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讲,中职教育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关注中职教育,更要关注的是如何加强特色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目前讲授式教学仍然是中职的主流教学模式,这大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我们应当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发挥其才智和特长,按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提高其职业素质和行动能力。使每一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获得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关于中职必须澄清的几个基本事实

彭振宇

首先,提升学历并不能挽救中职。长久以来,中职教育似乎一直处于学历教育的低端、底层。与普通教育“拼学历”,显然不是职业教育的优势。作为职业教育基础的中职教育具备双重职能,一方面,它为符合法定劳动年龄的人口(指年满16周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的中国公民)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教育,为日后**做准备;另一方面,它也为需要或符合提升职业技术技能条件的人提供高阶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如果将全部中职学生升学,将使16至18岁区间的劳动者缺少相应的提升渠道,也不利于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或对用工学历需求不高的单位找到合适的劳动者。

其次,中职升学必须坚持类型特色。自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具有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后,职业教育改变了过去“层次教育”的属性,转变为“类型教育”。2022年,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更是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了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定位。因此,中职升学如果不坚持职业教育的“本性”,将升学通道守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必然就会失去类型特色,沦为普通教育的补充教育、替代教育。

再次,学历职业教育不是职业教育的全部。早在100多年前,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始人黄炎培先生就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主张,以开放精神办职业教育。纵向上自幼小至大学,乃至成人继续教育,职业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横向上覆盖各行各业,形式多样,既有全日制学校教育、学历教育,也有非全日制短期培训,如职业补习、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女子职业教育、远程函授,等等。新职业教育法也明确规定“本法所称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

最后,多样化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相对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是更全面、多样化的一种教育类型。其具有生源多样、社会需求多样、教育形式多样、学历层次多样、**形式多样、出口路径多样的特性,促使其几乎涵盖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这些基本事实,笔者提出四点主张:

坚持职教类型特色不动摇。**与升学是辩证关系而非对立关系,升学是**的基础,**是升学的目的。中职升学是为了更好**,而不是为了升学而升学。中职升学是沿着职教的方向升,并不是升向普通教育。当然从人才培养立交桥的角度,中职升学并不排斥升向普通教育,这条通道不能关闭,但它并不应完全成为主流。本质上,职普分流是基于个人和社会需求进行分类,而不是分层,本身并没有高低对错之分。

树立大职业教育观是前提。学历职业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职业教育的全部。职业教育中既有淘汰选拔性质的学历精英教育,以培养工程师、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等创新拔尖技能人才为己任;也有降低入学门槛条件,面向大多数人的普适性合格教育,以培养大批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更有注册入学、全面开放,面向所有人的兜底教育、职业培训、证书教育等普及性职业教育,其目标是服务**、服务民生、服务“三农”等。还有一部分具有技术技能天赋和强烈职业技术兴趣的人可以自学成才。这些都属于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范畴。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是根本。没有质量就没有口碑,没有口碑就没有未来。宽进口,严出口,是职业教育赢得口碑的重要保证。因此,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主体应以千方百计、扎扎实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育人质量为根本。

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是重点。如果以人才培养定位为标准,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型,即研究型高等学校、应用型高等学校、职业技能型高等学校。理论上来说,除了少数双一流高校为研究型大学外,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应属于应用型大学和职业技能型大学。但现实情况是除了33所职业本科学校和1547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以外,其他本科高校都大多以研究型大学自居,或以研究型大学建设为目标。再审思社会发展是否需要如此多的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与职业技能型大学如何能更好地划分?以上问题都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需要慎重思考,认真对待。

本文转载自:https://www.rmzxb.com.cn/c/2024-06-26/3569771.shtml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中职生的生涯规划,如何不迷茫? 距离2021高考还有多少天 距2021年高考还有几天 比拼“工匠精神”!全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在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开赛 中考结束后,孩子的成绩只能上中职,掌握3点选学校,也有好未来 关注!2024年福建中考时间公布!还有……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中考新闻资讯

上一条: 海南中考成绩16日上午8时公布 下一条: 中职生未来有望赴德攻读职业本科,上海落户首个IHK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