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志愿别只让AI说了算

高考信息 2025-07-02 18

高考结束,填报志愿就成了考生和家长的头等大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大平台推出的智能填报系统声称能通过大数据分析、算法匹配,为考生精准推荐“冲稳保”的院校与专业组合,以规避滑档风险、最大化分数价值。这无疑为焦虑中的高考家庭提供了一种看似科学、理性的解决方案。但是,人生选择从来不是一道可以被数据模型完全覆盖的数学题。志愿填报不仅是对分数的合理利用,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与取舍。在此过程中,AI可以辅助决策,绝不能主导决策。

AI填报志愿的核心逻辑是基于历史录取数据和当前政策进行预测。它擅长的是“统计意义上的大概率事件”,却难以捕捉个体兴趣、潜能与未来趋势的复杂互动。比如,一个学生是否真正适合某个专业,不仅仅取决于分数线,更涉及个人学习兴趣、思维方式、职业愿景等主观因素。这些,AI无法感知,也无从判断。

志愿填报本身是一个教育引导的过程。家长和学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了解大学专业设置、**方向和社会发展趋势,从而形成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如果把这个过程完全交给AI,不仅可能错失一次成长机会,还容易陷入“分数导向”的陷阱——只看能否“上岸”,却忽视专业的适配性与未来发展。

此外,AI系统的推荐结果往往依赖于训练数据的质量与范围。实际使用中,AI志愿填报产品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出现定位失误,甚至将考生的分数排名高估一万名;荐校偏差也时有发生,专业已被取消却还在推荐之列……这些都表明,看似智能的AI,在志愿填报的复杂需求面前还远不够可靠。

当然,我们并不否定AI在志愿填报中的积极作用。它可以帮助筛选出符合分数段的学校和专业,提升效率、减少失误。但在最终决策时,必须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倾听内心的声音,同时借助老师、学长学姐等“人工智慧”的经验指导。总之,在面对AI填报志愿热潮时,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用科技赋能决策,而不是用科技替代思考。毕竟,人生的底AI兜不了,还得自己担着。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高考志愿填报,能不能让AI“说了算” AI大模型“高考”成绩公布:几乎都偏文,数学有点差,解题思路特别“轴” AI与高价卷的“精准预测”靠谱吗? 高考出分数与填志愿时间 专家提醒高考志愿填报不能过多指望人工智能 最多可选45个平行志愿!新高考填志愿让人头大?记住这三句通用规则

点击访问更多新期教育网的 高考信息资讯

上一条: @高考生:接下来两个月这些大事要关注 下一条: 高考填志愿,今年有哪些新选择?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