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做好学校课程和教材建设规划布局,深入推进课堂教学革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0年学校开展了“一师一精品”课程和应用型特色教材的申报工作。本次申报共计收到96门课程和53本教材的申报立项材料,学校主要采取教务处形式初审、专业组网络评审和专家组会议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和教材的申报进行立项评审。10月6日学校组建了网络评审专家组,10月8日-11日各专家根据评审办公室提供的评审原则和指标,对“一师一精品”课程和应用型特色教材立项的申报材料进行了分组评审,并填写专家评审意见。10月13日上午,学校在成都校区307会议室召开“一师一精品”课程和应用型特色教材建设立项评审会。本次会议由评审工作组组长、副校长谢明元教授主持。评审专家组成员及评审工作人员参加了评审会议。
评审会上,谢明元副校长首先强调开展“一师一精品”课程建设是为了深入推进课程教学革命,完善课程在教学大纲、教学团队、教案、教学资源等各方面的建设,是为了能重点打造学校的优势课程,更是为了最终能使学生真正受益;“一师一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是争取四年时间建成约100门院级重点课程(每个本科专业约2-3门)、40门校级重点课程(每个本科专业约1门),并为申报省级课程建设项目打好扎实基础。同时针对应用型特色教材的建设,强调我校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建设优先支持具有校本特色的教材、实践类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的教材以及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配套教材。
会上,教务处雷晓斌副处长对“一师一精品”课程和应用型特色教材的申报和初审情况进行了汇报;教材组评审组长、教务处处长郑亚平对教材评审专家组的评审情况进行了汇报,并指出教材立项的四个原则:一是已有讲义的使用情况;二是教材与示范课程、地方特色的结合情况;三是教材是否考虑了实践性;四是教材的用量需达标;经管学院院长胡世强和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胡迎刚代表课程评审一组和二组分别汇报了两组的评审原则、方式与专家组评审结果,并指出了评审中发现的典型问题。
谢明元副校长根据各组的情况汇报对会审专家组成员提出要求:一是现场重新审核对于有争议的“一师一精品”课程和教材立项的申报材料;二是要求现场17位评审专家对申报的53本教材进行投票。通过再次审核申报材料,各位专家各抒己见并发表评审意见,给出了补充建议意见,同时针对教材建设评审进行了商讨,提出了下一步的教材评审的补充要求和计划。
最后,评审组组长谢明元副校长特别指出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团队建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要求将所有课程进行梳理,形成稳定的、良好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受益成为真正的落脚点。谢明元副校长还特别强调,教材立项需慎重,要建设真正有亮点的、有地方性特色、有需求的应用型特色教材,要求教务处会后尽快统计出17位专家对教材立项的投票结果,对拟立项的教材提出补充要求,待申报材料补充完善后,学校将对拟立项教材进行再次评估,通过评估的项目以正式行文立项;教务处应加强引导监督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一师一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