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药科大学是全国三所药科大学之一,是华南地区最早开办药学系列专业的高等学府。学校创办于1958年,原名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1978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命名广东医药学院;1994年改名为广东药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东药科大学。现有广州(大学城、赤岗、宝岗)、中山和云浮三大校区五个校园,占地近5300亩。设有19个学院(部)、2个研究院(中心)、2所直属附属三级甲等医院。经60余年砥砺奋进,已发展成为“以药为主,药医结合,药工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独具特色的药医学府,先后进入广东省“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建设高校行列。2021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立德树人彰显特色。学校持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建立健全理论武装、思想教育、新闻宣传、意识形态等各项制度,将“三全育人”融入“五进”工作体系,通过“书院制”、名师名家名医大讲坛等方式,打造“党建引领、课程主导、文化浸润、先锋示范、实践锻炼”思政育人工作品牌,着力培养以维护健康、呵护生命为己任,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药医及相关领域高素质人才。现开设49个本科专业,是全国药学类专业最齐全的高校之一。拥有药学、临床医学、药物制剂、中药学等21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药物分析、中药分析、卫生统计学22门国家级一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以及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两届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万余人;建校以来培养了14万多名毕业生;校友广泛分布在全省药企、药师、疾控等领域,在全省600多家药企中担任创始人或高管的校友占比超过三成,涌现出一批以广药集团原总经理陈矛、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烁烈士等为代表,在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抗击新冠疫情中建功立业的优秀校友。
学科建设特色鲜明。建有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等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以药学、中西医结合为龙头的大药学、大健康学科群优势明显。拥有药学、中西医结合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药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居并列第21位;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先后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ESI学科总排名居全国高校第215位;中西医结合在2018、2019软科排名中蝉联全国第三,2021年排名居全国第4。
人才引育成效显著。现有教职工1826人,其中专任教师1492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人员占比89.9%(其中博士学位人员占比超45%),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比49.3%,共有博士硕士生导师300余人。其中拥有两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优青、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粤百杰培养工程人才、珠江学者、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特支计划”系列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等163人,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5个。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主动服务国家和广东省重大发展战略,建有“国家级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广东药科大学——香港大学中山生物医药创新平台”、教育部糖脂代谢病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4个,形成较为完备的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三大药”及医药一体的研发创新体系。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1项等一批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糖脂代谢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优势突出,已形成多学科综合一体化防控糖脂代谢病诊疗新模式,制定首个糖脂代谢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国际规范并在第5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发布,研制了FTZ等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获国家、PCT、欧美发明专利授权共437项;成功申报用于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1.1类创新药“脑脉通颗粒”临床实验批件(受理号CXZL2101016国);制定橘核盐橘核,炒茺蔚子国家药典标准并纳入2020版中国药典。近年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4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何梁何利奖、国家专利优秀奖各1项等。
社会服务凸显担当。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吸引304家企业入驻,注册资本超37亿元,培育出2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9家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先后被评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创业带动**孵化基地”(广州市仅2家)等国家级以及省市级资质认定共20项,2020年评为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培育单位。与香港大学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分中心,成立省内首家粤港高校合资新型研发机构,牵头组建粤港澳医药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打造粤港澳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峰会,先试先行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先后参与研发51个上市新药,支撑环球制药等3家企业上市。附一院组建的“广药-连南”医联体模式受国务院医改专家组充分肯定,获广东省委在全省推广。2所附院派出4批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抗击疫情,其中附一院援汉联合医疗队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先进集体”称号;6名校友获评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开放合作塑造品牌。学校先后与5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招收包括俄罗斯、印度、南非等20多个国家的各类留学生。牵头成立粤港澳医药产业协同创新联盟、中国整合药学联盟。持续开展高质量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近年举办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理事会2019年年会暨中俄国际医药科技创新与合作峰会、“何梁何利”基金高峰论坛暨图片展活动、2021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5届岭南代谢病国际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29场,其中牵头举办“中俄合作新冠疫情防控学术交流会议”等8场中俄合作抗疫学术活动,成果纳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中方工作汇报,登载于科技部《中俄科技创新年工作简报》2020年第5期头条,打造了中俄合作抗疫学术交流品牌,为抗疫国际合作贡献了广药大力量。
展望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药学中西、医道济世”校训,弘扬“励志笃行、融通日新”校风,持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高水平药科大学的目标坚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