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建校时间 1999年
  • 校园面积 1990亩
  • 学生人数 20000
  • 教师人数 1100
  • 层次 本科
  • 类型 综合
  • 藏书
  • 人气值 18641
  • 推荐指数
学校介绍

湛江科技学院坐落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美丽港城湛江市,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于1999年由广东海洋大学与湛江寸金教育集团合作创办,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学院,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粤西地区规模最大、具有重要区域性影响、办学特色鲜明的民高校,先后获得“广东省民办教育突出贡献奖”“中华文化传承基地”“湛江市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湛江科技学院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正处于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迈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形成高水平发展的新格局的历史新方位。

新时代学校办学治校的新思路:学校确立了“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服务荣校、文化名校”的办学思路;坚持“应地所需、依地而建、为地所用、因地而兴、受地所托、顺势而为”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专业建设的龙头地位、教学条件的保障地位、师资队伍的关键地位、党建工作的核心地位、依规治校的基础地位,沉心静气抓好教学基本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教学改革,严格规范做好教学管理,凝心聚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新战略: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新校名赋予的办学新功能,确定了创新发展“新工科”、积极发展“新文科”、聚焦发展“新商科”、联合发展“新医科”的发展战略。通过新增医学门类的学科专业增加“科技”新元素,通过新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新专业,为“新商科”赋能数字经济的新技术,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改造传统老专业,体现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要求。

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新目标: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发展,学校的经济学类、金融学类、工商管理类、管理学类等“新商科”专业群具有明显优势,机械类、计算机类、土木工程类等“新工科”专业群发展势头强劲,语言、艺术类等专业具有自身特点,中医学类专业具有一定基础;初步构建起学校的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相同步、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相适应、学校的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技术需求相衔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所需的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相匹配的事业发展新格局。把学校建成在国内民办高校中有一定影响、广东有重要地位、粤东西北地区有标杆示范作用的应用性创新创业型大学。

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新定位:根据本科院校建设发展规律,学校在深入研究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从办学目标、服务面向、办学类型、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五个维度形成了学校发展的新定位。

办学目标定位:建设具有鲜明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学科特色的应用性创新创业大学。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粤西地区、扎根广东,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城市群、主动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办学类型定位: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核心和主体,创造条件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积极拓展国际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文学、艺术为两翼,以教育学、医学为重要补充的多科性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和创新创业关键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下设14个二级学院,14个党政管理机构及群团组织;设有4个行业产业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产业学院”“智能财务产业学院”“智慧城乡建设产业学院”“滨海智慧旅游产业学院”;1个智库——“沿南海经济带研究院”;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大学校园,现有麻章、新湖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1990亩,校舍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新湖校区2020年被列入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按照“现代化、智慧型、书院式”的建设目标,匠心独运打造中西合璧、湖光秀色的巍巍学府,将中国传统书院理念贯穿始终,以校园中轴线为脊,以文理湖为翼,以中轴延展至美丽的湖水为景,校园布局犹如“大鹏展翅”,表达了湛江科技学院展翅腾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愿景。麻章校区建筑以明快的橙色为主色调,象征青年大学生青春活力,古朴的钟楼警示莘莘学子珍惜时光,切勿虚度光阴,校区建筑功能划分合理,建筑风格独特,建筑寓意深刻,建筑群楼错落有致,彰显校园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深厚的办学底蕴。

学校图书馆由麻章和新湖校区两馆组成,馆舍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图书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资源丰富,能够为师生提供藏、借、阅一体化和跨校区“一证通”借阅模式新服务,是广大师生潜心学问、探究真理的理想圣地。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种类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97.55万册,电子图书108.43万册(种),学校长期订购纸质中外文报刊900多种,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库等15个数据库,拥有电子博、硕士论文近200万篇,电子期刊12918种,形成了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兼备、文字类资源和多媒体类资源互补、与全国图书馆资源文献共享三个层次分明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能够为全校学生学习、教师科研提供全方位的文献资源信息服务。

学校高水平推进“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实验室建设,建成校内实验室168个,总建筑面积超21000平方米;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55个。其中,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智能财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财务共享服务实验室、同声传译等实验室建设水平先进。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相继推出“特聘教授计划”“学科专业带头人培育计划”“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计划”,引育优秀人才,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潜心育人、充满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师近1000人,其中高级职称近250人,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博士、硕士近200人。广大教师扎根杏坛、严谨治学,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年获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7项、省级教学比赛等级奖42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27项、开设有50余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

学校面向全国9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已有5万多名德才兼备的毕业生走出校门,深耕在湛江和省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2021年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近500项,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过硬的实践实操能力和宽广的专业视野,毕业生以其“工作作风踏实、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真实”品牌形象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

学校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文学、艺术学为两翼,以教育学、医学为重要补充,开设有45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涉及经、文、工、教、管、艺、农、医8大学科门类,现有会计学、英语语言文学2个广东省高校重点培育学科,有英语、会计学2个省级一流专业音乐学、园林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3个广东省级特色专业。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7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44项,开设有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近三年,学校获省、市各类科研项目立项215项,其中,2021年省哲社类科研项目实现“零突破”,获得了5项;发表学术论文1305篇,其中被SCI、SSCI、EI、CSCD、CSSCI(含扩展版)、CSCD(含扩展版)、EI会议、中文核心期刊收录共128篇;获授权专利(含著作权)61项;出版专著23部,其中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出版专著6部。

学校作为一所年轻而有活力的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紧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形式,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务实渐进地开拓国际市场,致力于打造学校国际化教育品牌。在学校的专任教师队伍中,活跃着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等外籍教师的身影。学校与英国、澳大利亚、泰国、日本、韩国和港澳台地区等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多所高校开展了交流与合作,开展硕士研究生保荐、双学位、交流交换生、短期研修、志愿服务等三十多个项目。近年来选派近800名师生赴境外进行交流学习,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精英人才,同时吸纳外国籍学生到我校进行长短期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