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2021-03-18 555
初中语文知识的记忆需要通过练习来巩固,所以大家在学习完知识点后要及时的进行练习,练习完之后才能发现自己学习的薄弱之处,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重点学习这些内容,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语文版初三语文上册白杨礼赞课后练习题,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做这些题。
一、基础积累
1.选出加黑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婆娑(suō) 潜滋暗长(qián)主宰(zǎi) 倔强挺立(juè)
B、开垦(kěn) 无边无垠(yíng)倦怠(dài) 虬枝(qiú)
C、锤炼(chuí) 秀颀(qí)外壳(qiào) 恹恹欲睡(yàn)
D、毡子(zhān) 旁逸斜出(yì)泛出(fàn) 出坦荡如砥(dǐ)
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傲然 伟岸 参天 妙手偶得 B、视野 贱视 挺拔 积雪初溶
C、靠拢 错综 质朴 诸如此类 D、宛若 鄙视 佩服 纵横决荡
3.选出加黑的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旁逸斜出 以逸待劳 名人逸事 B、视野 旷野 野蛮
C、参天 参考 参拜 D、潜滋暗长 滋蔓 滋芽
4.句子中括号内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 ),像消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 )淡青色。
(4)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 )着西北风。
A、映入 屹立 露出 抵抗 B、扑入 耸立 泛出 对抗
C、进入 矗立 显出 抵御 D、闯入 直立 现出 抗拒
5.画横线的词语在句中有同义词的一项是( )。
A、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B、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C、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D、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中哨兵?
6.解释词语。
(1)妙手偶得--
(2)坦荡如砥--
(3)伟岸--
(4)纵横决荡-
(5)秀颀--
7.指出下边的陈述句哪些是肯定,哪些是否定。
(1)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 ( )
(2)在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世过程中,往往就不是像泡茶喝这么简单了。( )
(3)这当然是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 )
(4)海水冶病的功能不逊于温泉。( )
(5)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 )
(6)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 )
8.对修辞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的是( )。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3)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
(4)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真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A、比喻 拟人 拟人 对比
B、夸张 拟人 排比 拟人
C、比喻 比喻 拟人 对比
D、夸张 比喻 拟人 对比
9.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括号中打“√”或“×”。
(1)《白杨礼赞》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借白杨树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 )
(2)象征与比喻、拟人不同。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即象征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即象征义),从而使抽象的情理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含蓄、更深刻。因此象征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拟人是修辞方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
(3)《白杨礼赞》是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全文的主线的。( )
(4)《白杨礼赞》作者是杨朔,我国现代作家。( )
10.下面的文字、排列顺序与原文一致的是。( )
(1)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2)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3)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4)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A、2、3、4、1 B、2、1、3、4
C、2、4、3、1 D、2、1、4、3
二、课内阅读
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完成1-4题。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点击进入 初中学习小组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1.文中“坦荡如砥”形容的对象是高原的 (空旷、辽阔、平坦)。
2.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第二段的第一个和第三段破折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4.你怎样理解第三段?“普通”和“不平凡”这两者在文中是怎样统一起来的?
三、比较阅读
阅读《白杨礼赞》选段(甲)与作家袁鹰《白杨》的散文(乙),完成1-6题。
甲:《白杨礼赞》选段
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②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③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④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⑤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⑥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乙:白杨(袁鹰)
火车窗外是茫茫的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分得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从窗口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的秀拨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他的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辨着。
“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才把爸爸的思路引过来,他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
“这不是伞,这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停止了,换上严肃的神色,他想了一会就告诉独生子和小女儿,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那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子,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么?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晓得爸爸在新疆工作,是下放到那儿去的,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也是下放到那儿去的,他们只晓得爸爸这次回到奶奶这里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晓得新疆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坐几天火车,还再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多许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而它们不管到哪里,总是那么直,那么高大。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在火车前进方向的右方,在一株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969年秋天,兰新路上
1.甲段摘引自《白杨礼赞》,作者____________。按照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所见、所感,将这段文字分成两层。在文中用“‖”标出来。
2.甲文中能概括作者所见的是第________句。
3.甲段写黄土高原与全文礼赞白杨树有什么关系?
4.油画,色彩浓重;水墨画,色彩淡浅。如果以油画、水墨画来比拟《白杨》和《白杨礼赞》,你认为《白杨》是_________画,《白杨礼赞》是________画。
5.甲文题目中“礼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6.《白杨》和《白杨礼赞》一样,也有象征意义,它象征____________,《白杨礼赞》象征_____________。两篇文章同是以白杨为题,但所象征的各不相同,对这点,你怎么认识?
四、类文阅读
峭壁上的树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肴,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1.选文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从第五段中找出具体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语句,用横线在原文上标出。
3.文中“像俯冲搏猎的雄鹰”,“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像万仞峭壁的灵魂”,其中加点的“雄鹰”、“风景”、“灵魂”分别指什么?
4.写出本文的行文线索。
5.文中写酸枣树的同时,写了桃李杨柳四种树;课文《白杨礼赞》也在写白杨树的同时写了楠木,两篇文章在这里运用的共同写法是 ,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白杨树的_____________,突出酸枣树的____________。
五、中考链接(2009年安徽)点击进入 初中学习小组
枫叶礼赞
孟超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艮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
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心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那恰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
(选自《名家咏物100篇》,有改动)
1.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 (4分)
2.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引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 (6分)
3.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
4.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 (3分)
5.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 (3分)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D 2.B 3.D 4.B 5.C
6.(1)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2)平坦得像磨刀石。(3)魁伟、高直。(4)纵横驰骋,冲杀突击。(5)美而高。
7.(1)肯定(2)否定(3)肯定(4)否定(5)否定(6)肯定
8.C
9.1、√ 2、√ 3、√ 4、×
10.C
二、课内阅读
1.平坦
2.(1)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2)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3.第二段的破折号表示解释,第三段的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
4.伟大和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以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来说,它当然极平常,“极普通”;但以它的外形美,尤其是它的内在美来说,它又是不平凡的。两者就是这样统一的。
三、比较阅读
1.茅盾 ①②③④‖⑤⑥
2.①
3.本段写黄土高原,目的是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生长在“雄壮”“伟大”的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也定是不平凡的;而驱赶了“倦怠”“单调”的情绪,令人振奋得惊叫起来的正是白杨树。这样写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很好地衬托了白杨树。
4.水墨画 油画
5.崇敬的赞美
6. 《白杨》象征着在新疆扎根、生长作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和后继者。《白杨礼赞》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战军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与意志。
四、类文阅读
1.酸枣树生长在峭崖壁缝上的一捧贫瘠的泥土中;受到风雨、云雾、霜雪、雷电的欺压。
2.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
3.酸枣树的种子;故乡峭壁上的酸枣树;小酸枣。
4.酸枣树的成长经历。
5.对比;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生命力顽强;不慕虚荣,甘于平淡的品格。
五、中考链接
1.红的深浓,红的艳丽,;耐得住风霜,无畏无惧。(两个特征各2分)
2.(1)将萝卜与枫叶比较,以衬托枫叶红得直接,红的有气魄。(2)引出自己对《董西厢》警句的理解,强调枫叶能扛得住秋天的肃杀之气。
3.运用拟人手法,采用整齐的句式;表达了对枫叶的赞美之情;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抒情色彩。
4.象征着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
5.先描写枫叶的外在特征,再赞美其品质,最后揭示其象征意义。
语文版初三语文上册白杨礼赞课后练习题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在做题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知识水平,更多的初中语文练习题请登录学大教育网查阅。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语文版初三语文上册草莓课后练习题 语文版初三语文上册囚绿记课后练习题 语文版初三语文上册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课后练习题 北师大版初二语文下册【白杨礼赞】知识点及练习题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课后练习题 中考现代文阅读《白杨礼赞》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资料资讯
上一条: 语文版初三语文上册囚绿记课后练习题 下一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星星变奏曲》知识点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