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预测试题

学习资料 2021-03-18 373

高一语文考试备考之余大家要做一些试题,这样能够提高大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丰富大家的解题经验,为此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2016年秋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预测试题,希望对大家备考高一语文考试有所帮助。

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遏止(è) 脊骨(jī) 遒劲(qiú) 六艺经传(zhuàn)

B 瞳孔(tóng) 吮吸(shǔn)百舸( gě) 锲而不舍(qì)

C 橘子(jú) 轻蔑(miè) 嘲讽(fěng) 不屈不挠(ráo)

D 寥廓 (liáo ) 灰烬(jìn) 峥嵘(zhēng ) 輮以为轮(ró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舟楫 蛟龙 骐骥 金石可缕

B.跬步 埃土 二螯 作师说以怡之

C.老聃 驽马 蛇蟮 风华正茂

D.近谀 摇曳 曙光 不拘于时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次消防安全工作十分重要,可他因要处理个人私事,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没等会议结束, 就离开,受到有关领导的批评。

②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摆脱了繁忙的公务,没过几天 日子,他又闲不住了。

③为了搞清事故的原因,公安部门决定立案 。

A.径自 清静 侦察 B.径自 清净 侦查

C.竟自 清净 侦查 D.竟自 清静 侦察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国产大片《十面埋伏》上映时,电影票极其难买,电影院内中途退场的观众也是凤毛麟角。

B.公安人员昼伏夜出,经过二十多天的侦查,终于抓获了这个黑社会头子。

C.那几幅画都不怎么样,只有这幅梅花图还差强人意。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一进客厅家徒四壁,宽敞明亮。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干旱是最常见、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我国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和其他经济损失占气候灾害损失的50%左右。

B.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

C.权威人士强调: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情不再发生。

D.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也是成败的关键。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有些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产品、管理水平落后,面临的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承担的风险往往要大于获得的效益。

B.唐先生教宋词,基本上不讲,打起无锡腔调。把词“吟”一遍:“双鬓隔香红啊——玉钗头上风……好!真好!”这首词就算讲过了。

C.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记者走进售票处,马上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

D.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二、阅读下列三个文段,完成7-16题。(24分)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8.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 知明而行无过矣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9.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与“择师而教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群聚而笑之        B.句读之不知

C.蚓无爪牙之利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1.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吾从而师之 D.师不必贤于弟子

12. 下列加横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从来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道

1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三)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辊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政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日:“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日:“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日:“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长短句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选自王灼《碧鸡漫志》)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冠,博通经史 比:等到

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庐:建房

C.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 狱:监狱

D.弄笔者始知自振 振:振作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从小就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说儿子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我也能像范母一样。

B.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遇到水灾,他身先士卒,发动城里的富人和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

C.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两人针砭官场现状,相谈甚欢。

D.苏轼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词学成就被王灼褒奖,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1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分)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不遗,吾未见其明也。(2分)

(3)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2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7~20题。(6分)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7.“粪土”的意思是_________,用法是_________。

18.“中流”的意思是___________,“遏”的意思是___________

19.“记”领起的下文是

20.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

四、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2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劝学》)

(2)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

(3)蚓无爪牙之利, ,上食埃土, ,用心一也。(《劝学》)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师说》)

(5)是故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6)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师说》)

五、语言运用(12分)

22.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2分)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 , , , 。他以极度残缺之身,取得及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着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23.请将下面的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不能改变句子的愿意。(3分)

如果说,苏轼的盖世才华是他让无数的后人崇拜和偏爱的首要因素,那么他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则是令人崇拜与偏爱的又一个原因。

答: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①以浓墨来刻画人,表现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那种百折不挠的意志,是《史记》的最大特点。②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求东山再起;韩信忍胯下之辱,发愤追求;陈涉身为佣耕者,却有鸿鸪之志……③这些人物,身处逆境而不甘沉沦,身受磨难而刻意进取。④他们的经历,将永远启迪那些在困境中挣扎、拼搏者的精神世界。

(1)请写出上面文段中病句的序号,并加以改正。(2分)

序号: 。

改正:

(3)请仿照文中画线句的句式,另写两个切合文段语境的例子。(2分)

答:

2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古人读书数十年,以全力而凝神于千秋;今人生平未尝从事,以枵(空虚)腹而求肖于一旦,又何怪诗之不古也。唐人诗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夜静江水白,路迥山月斜”,此似常境常谈,究其所以,非腹有万卷、胸无一尘者不能办,奈何轻议诗哉!

请比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夜静江水白,路迥山月斜”两联各是怎样描写月亮的皎洁的。

答:

六、作文(40分)

请以“变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12分)

1. D。A应为脊骨(jǐ)B应为锲而不舍(qiè)C应为不屈不挠(náo )

2.D.A应为金石可镂B应为贻之C应为蛇鳝

3.B 径直: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竟自:竟然。清净:安静。清净:没有事物打扰。侦察:使用范围较宽,用于军事或一般工作。侦查:使用范围较窄,一般只用于公安、检察机关。

4.C.(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5.A .B成分残缺。在“管理人员”的后面加上“的现象”。C否定不当,删掉“不再”。 D前后照应不周,“成败”改为“成功”。

6.D.A把“规模小”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B“打起无锡腔调”后的句号改为逗号C问号改为句号

二.文言文阅读(24分)

7. A.“利”应该解释为“使……走的快”

8.D.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A项,介词,表示比较/介词,相当于“向”;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示修饰。

9.C.“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

10.A.都是代词,其他三项是结构助词。附:题目人称代词:代孩子;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1.B

12.B

13.C

14.C“狱”应为“罪案,官司”。

15.B“发动城里的富人和禁军一起修筑城墙,”错,苏轼将富民赶回城。

16.(6分)

(1)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

(2) 不知句读就向老师请教,有疑难问题不能解决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事情要学习,大的事情反而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啊。

(3) 河水将要毁坏城墙,情势危急了,即使是禁军也暂且替我竭尽全力(抗洪)。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7~20题。(6分)

17. 视……为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

18. 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阻止

19.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O.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四、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21.(略)

五、语言运用(12分)

22. (2分) ④①③②

23. (3分)苏轼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可以说是他盖世才华外的又一个令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的原因。

24. (4分)

(1)序号: ④ 。

改正:将永远启迪那些在困境中挣扎、拼搏的人(或“将永远启迪那些困境中的挣扎、拼搏者”等)

(2)晋文公流亡十九年,而复国之志未衰;屈原被放逐,仍有兴国之心

25.(3分)

“明月”句直接(正面)和间接(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月亮洁白(2分);

“夜静”句间接(侧面)描写(或衬托)月色皎洁(1分)

26.作文(40分)

[写作指导]

1、解题、选题、析题。

解题:

关于“浓之美”“淡之美”,没有审题障碍。考生可选“浓之美”,也可选“淡之美”,题目就是文章主旨,简洁明了,只要围绕题目构思组材即可。

选题:

就“浓之美”“淡之美”相比较而言,选“淡之美”更容易入手,有更多的材料可共选择。

因为从我国传统审美理念来看,“淡”比“浓”更适合人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追求,更有一种认同感。

“清水出芙蓉”是淡雅的美,水仙散发的馨,淡淡的,悠远而绵长;

女子淡妆比浓妆更为显出品位;

国画中素淡的人物或山水时隐时现,留着大片的空白,无数的想象在方寸间孕育,更有艺术的美感;

君子之交淡如水,淡而醇,更符合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清淡的茶香,比之浓浓的咖啡,更为国人青睐……

如此看来,还是以选“淡之美”为题,更便于考生发挥,也就更容易出现佳作。

这也说明如果考试作文题,有多种选择,考生应避难就易,合理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题目,以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信心十足地构思行文。

当然,如果考生对“浓”感兴趣,也有充足的材料,写起来能自圆其说,避开与众人的撞车,以老到圆熟的表达,举重若轻,或许更能脱颖而出,赢得高分。在这适合“艺高胆大”的考生。

2016年秋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预测试题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过了,大家在复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养成好的做题习惯,这样就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从而轻松应对语文考试。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2016年秋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预测试题及答案 2016年秋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2016年秋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预测题 2016年秋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预测试题 2016年秋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预测题含答案 2016年秋高三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预测试题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资料资讯

上一条: 2016年秋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预测题 下一条: 2016年秋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