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学习方法 2021-08-09 391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1、我国辽阔疆域(P3图5-2)960万km2,≈欧洲,世界No.3(<俄,加)

  领土四至最北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南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西在x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陆上邻国15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海上邻国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我国的

  海陆位置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濒临海洋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主要岛屿台湾岛(No.1)、海南岛(No.2)崇明岛(No.3)舟山岛(No.4)

  疆域优势

  P4海陆兼备。东部濒临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国土辽阔,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划全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34个省23个

  自治区5个:内蒙古自治区、x疆尔自治区、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自治区

  直辖市4个: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特别行政区2个: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即省会或首府)P6图5-6、P7表

  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

  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分布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东部)人口十分稠密

  13.7亿(世界最多)143人/k㎡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以西(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

  民族56个人口比重主要集中分布民族分布特点

  汉族91%东部和中部地区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55个9%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

  5、我国地形的特点

  地形的特点地势特点

  地形种类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

  大致呈三级阶梯

  6、三级阶梯(书本P13图5-17)

  平均海拔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单元

  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100—2000米高原和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平原和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7、比较黄河、长江(P17~P21)

  比较点黄河长江

  发源地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全长5400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6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

  注入海洋渤海(山东省)东海(上海市)

  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青海、、四川、云南、重庆、贵州、湖北、湖南、

  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2个)

  上、中、下游的划分上、中游的分界点:河口(内蒙古),中下游分界点:桃花峪(河南)上、中游分界点:宜昌(湖北)

  中、下游分界点:湖口(江西)

  主要支流渭河(陕西省)、汾河(山西省)雅砻江、岷江、湘江(洞庭湖)、汉江、赣江(鄱阳湖)

  主要景观“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开封附近的“悬河”、壶口瀑布、“塞上江南”——宁夏平原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汉港、峡谷——虎跳峡、三峡工程

  作用灌溉、发电灌溉、发电、航运(黄金水道)

  危害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的一条河流;黄河下游断流、干旱、“地上悬河”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原因人类过度利用自然,滥用自然,造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季风气候带来的弊端。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加大沿岸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

  如何治理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修建水库,使治沙和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通河道、上游禁止砍伐树木、中游河道裁弯取直、分洪蓄洪等措施。

  历史地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世界的古代文明发祥地。

  8、我国南北差异

  区域

  内容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

  北方(秦岭—淮河以北)南方(秦岭—淮河以南)

  生活习惯

  差异民居特色注重防寒保暖注重通风、散热、防雨

  饮食习惯喜吃面食喜吃米饭

  交通工具陆路交通公路、铁路和水运

  气候差异气温差异气温带温带气候,比较干燥*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

  1月均温低于00c(<00c)高于00c(>00c)

  冬季气温特点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气温特点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

  降水差异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800mm)多于800毫米(>800mm)

  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农业生产

  差异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花生、大豆、甜菜油菜、甘蔗、橡胶、油棕

  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河流水文及内河航运的差异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

  地形北方地区多平原南方地区多丘陵

  主要能源资源的差异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水资源丰富

  9、我国东西部差异

  东部西部

  自然条件地形东部地区平原广阔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气候较为湿润气候干旱

  资源环境水资源丰富,但矿产和能源短缺,且工业污染严重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但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

  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历史有较深厚的文化、经济、政治基础灿烂的历史文化

  人口东部人口多,且分布十分稠密西部人口数量较少,且分布比较稀少

  民族主要是汉族少数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

  特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沈阳重庆、西安、成都、、呼和浩特

  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农业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

  工业工业发展条件优越,比较发达比较缓慢、不发达,但能源工业发展潜力大

  交通通信交通通信发达、方便交通通讯设施落后

  教育发达教育水平、思想观念较滞后

  人才资金技术较为丰富短缺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较快、较为发达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相比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广袤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

  经济发展的劣势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严重的工业污染困扰着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差距较大

  南北方交流与互补南水北调工程东西部交流与互补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

  10、中国主要铁路线

  主要铁路线线路走向主要铁路线线路走向

  京九线北京—九江—南昌—深圳—香港九龙京哈线北京—沈阳—哈尔滨

  京广线北京—郑州—武汉—株州—广州陇海线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

  京沪线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兰新线兰州——阿拉山口

  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

  1、台湾的位置重要性:从海上交通来角度:台湾位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咽喉,东亚通往东南亚,亚洲通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2、台湾之最:

  台湾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的山玉山

  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台湾的湖泊(旅游景点)日月潭

  3、台湾的气候:台湾大部分属于*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台湾的降水东部多,西部少(夏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影响)

  4、台湾的地形特征:台湾山地多,平原少。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5、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开发历史悠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6、主要城市

  台北台湾的城市,是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新竹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摇篮(硅谷)

  高雄台湾的港口城市,也是第二大城市台南记载台湾开拓建设的历史

  7、水稻---海上米仓甘蔗—东方糖库水果之乡---香蕉菠萝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

  比较点红松之乡(小兴安岭东北三省)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区)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

  地理

  位置黑龙江中北部的小兴安岭,亚洲的红松原始森林有“红松之乡”之称,是我国的林区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的高原

  范围:黄土高原垮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第二阶梯)华北平原北部;北京的西、北两面为太行山和长城,东临渤海湾,南面是千里中原

  40°N116°E

  自然

  环境小兴安岭纬度高较高,山地,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夏季,蒸发小,总体湿润,适宜林木生长。(温带季风气候)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夏季与热同期,降水集中、形成暴雨;地势平缓,略有起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人文

  环境铁路纵贯南北、公路四通八达

  (森林火车)建筑:窑洞饮食习惯:面食

  音乐舞蹈:信天游、腰鼓

  服饰:白羊肚巾(防风沙)

  语言表达:高吭的民歌

  文化:皮影戏、秦腔作为首都,北京是国家机关所在地,*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存在的问题

  (北京例外)长期过量开采,森林资源急剧减少

  对林下野生菌和药材进行毁灭性挖掘,对林区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露的黄土在雨水和河流的强烈冲刷下大量流失,是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原因: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地表植被*露,降水多集中夏季;

  人为原因:毁林开荒,滥砍滥伐、过度放牧等故宫:清明两朝的皇宫,又名紫禁城。世界上现存规模、保存最完整的宫殿群建筑

  鸟巢:国家体育场

  胡同、四合院:北京的古建筑

  改进的措施抚育并合理地经营与管理森林

  模仿森林自然发育来采伐森林

  建立红松自然环境保护区

  新的经营方式:把木材的枝丫、断木等剩余材料加工成雪糕棒;用锯末栽种木耳造林种草

  退耕还林

  建立拦泥沙、坝淤地工程

  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

  重要

  提示植被:多是针叶林,红松是世界上珍贵树黄土高原的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黄土高原文化燕、金、元、明、清

  北京最早成为“蓟”

  第二课南方地区(*带季风气候)

  比较点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地区)富庶的四川盆地(四川)

  自然

  环境位置: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平原为主,*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灌溉条件优越,土壤肥沃,农业高产地区,四通八达的水路为贸易提供了便利位置: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

  地形:盆地内的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

  气候:冬暖、春早、夏热、*带季风气候

  人文

  环境主要城市:无锡、苏州、上海、嘉兴、杭州、湖州等

  “太湖三白”:(银鱼、白鱼、白虾)、摇快船、“过三桥”都江堰水利工程农业: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主要农产品:水稻、油菜籽、肉猪、家禽

  城镇的兴起与发展特色:水房屋特点:临河而建,“人在水上住,船在窗下行”

  古镇:盛泽、南浔、周庄、西塘、同里、乌镇等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天然气、芒硝、井盐“千年井盐:自贡)野生动植物资源:大熊猫、金丝猴、雪豹、桫椤等

  巴蜀文化:川剧、川菜

  比较点开放的珠江三角洲(广东省)我国经济中心(上海)

  自然

  环境位置: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南海相望地形:平原广阔(珠江三角洲)

  气候:*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位置:东海之滨,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枢,扼长江入海口地形:地势平坦,湖泊众多

  气候:*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

  人文

  环境农业:粮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鱼基地和*带水果基地工业:区位因素: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南海相望人文因素:侨乡,引进外资政策因素:对外开放

  (南大门)交通:河港、海港,京沪线,沪杭线在此交汇,海陆共交通枢纽浦东新区:浦东的经融业(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高科技产业(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上海的经济增长点上海经济的辐射效应

  城镇的兴起与发展工业:家用电器、纺织和服装、电子及通信设备等

  贸易:通过港澳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

  珠江三角洲与港澳紧密合作、优势互补1国际金融中心2高科技园区

  3制造业中心4航运中心

  第三课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比较点丝路明珠(x疆)草原风情(内蒙古自治区)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位置我国西北部内蒙古地区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

  自然环境地形:高山与盆地相间(三山夹两盆)

  三山:阿尔泰、天山、昆仑山脉

  两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沙漠地形:高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植被:东部较湿润的森林草原,向西逐渐过渡到半干旱的草原和干旱的荒漠我国的省级行政区,邻国最多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尔斯坦、印度、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人文环境坎儿井:原理:将高山冰雪融水经过暗渠引到农田里组成:竖井、暗井、明井、池塘优点:免去运水之劳,减少水的蒸发

  意义:与横亘东西长城、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被誉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我国最长的地下水灌溉系统,有“地下运河”之称衣:蒙古袍(适合马背活动,抵御寒冷)

  食:牛羊肉和奶制品(白食红食茶食)

  住:蒙古包(搭建和拆卸省力简洁)

  行:骑马

  娱:那达慕大会、长调、歌舞x疆的商品集散地,

  中亚地区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集散地

  各类商品交易市场

  乌洽会到中国——亚欧博览会

  民族风情:大巴扎

  城镇的兴起与发展的原因绿洲农业:主要在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

  条件:有利: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高山冰雪融水可用于灌溉

  农作物:小麦、哈密瓜、棉花(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葡萄(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糖分的积累)。草原文化

  引进了先进生产线和管理办法,对畜产品进行了深加工,建立了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基础的畜牧业基地,还打造了以羊绒、羊毛为基础的毛纺工业基地,等等。草原上的人们逐渐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地理位置优越——亚洲地理中心,领国众多,成为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对外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窗口

  交通便捷——①完备的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网;

  ②新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鹿特丹)

  第四课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比较点海拔的牧区(青藏高原)高原圣城()

  自然环境位置:青藏高原,包括青海省和自治区

  地形:高原气候:高原山地气候。“高、寒、旱”,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

  植被:草原(牧草营养成分高)位置: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北岸,海拔的城市之一

  气候:冬无严寒,夏季凉爽

  人文环境牲畜:牦牛(高原之舟)、藏绵羊、藏山羊

  衣:藏袍(适应昼夜温差大)

  食:牛羊肉、奶制品

  住:帐篷

  交通:牦牛、青藏铁路“日光城”:地势高,空气稀薄、洁净,日照时间长,有“日光城”之称

  宗教:藏传佛教

  宗教建筑:布达拉宫、大昭寺

  传统节日:雪顿节

  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1、调查步骤(1)确定主题(2)拟定提纲(3)实施调查(4)撰写调查报告

  2、社会调查方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文献调查法

  3、描述家乡的基本点:基本自然地理特点,如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等。经济特点:如主要的物产及其分布。人文特点:如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教育科技、人物。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

  第一课规则的演变

  1、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和修正。规则的废立与沿革折射着生活的变化。

  2、规则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为了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质量。

  3、规则的存在形式:文字、约定俗成。

  4、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有旧的规则被废除,有新的规则产生,也有许多规则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

  1、传播是通过语言、文字或者形象等传递、分享或者交换信息的行为。如:教育、日常交往、旅游、商贸等。

  2、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商贸活动、人口迁移、文化教育等。外来人口的迁入始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3、传媒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阶段。

  4、大众传媒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是目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第三课生活的故事

  1、生活的变化一般是从物质条件的改变开始的。物质条件、制度、规则、科技等的变化会影响到人们的观念

  2、合理的购物方式:量入为出、节俭、从实际出发、不盲从。

  3、代际差异:是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们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也称“代沟”。“代沟”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一脉相通的继承和坚守。

  4、要真正理解并正确把握生活的变化,需要借助历史的眼光。

  5、学习历史的作用:可以知道现实事物的来龙去脉,让我们对未来有更清醒的认识;可以扩大生活经验,增长见识,锻炼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历史经验教训,使我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

  1、了解区域变化可以从人口迁移、物产变化、交通变化等方面开始。

  2、了解区域变化需要收集资料,资料据其价值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

  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

  1、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异同

  生活地点生活时间外貌特征社会组织取火方式生产工具生产方式

  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都属于旧石器时代)距今70-20万年头部保留某些猿类特征原始人群天然火打制石器采集、狩猎

  山顶

  洞人距今30000年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相同氏族公社(血缘)人工取火打制石器为主,出现磨制石器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

  3、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食物生产的革命(有了稳定的衣食来源)。①使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制革、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③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4、比较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

  新石器时代的“新”表现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上。石镰作为磨制石器的代表,侧重于生产领域;陶器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具,侧重于生活领域

  5、与到处漂泊相比,定居有什么好处?

  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食物来源有了保障,人们的生活更加稳定,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6、第八单元内容列表

  生活时间远古人类特点差异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①北京人生产工具“新”:主要使用磨制石器

  生产生活靠种植粮食和饲养家禽为主

  生活方式上过着定居生活

  生活用具“新”:主要使用陶器

  距今约30000年②山顶洞人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7000年③浙江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6000-5000年④陕西半坡遗址

  距今约5000-4000年⑤炎黄尧舜禹传说

  7、比较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异同(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的异同)

  区域生活

  地点生活时间自然环境建筑样式种植的农作物驯养的动物制作的

  陶器相同点

  河姆

  渡遗

  址长江流域浙江

  余姚距今约7000年气候比较湿润多雨,水网密布干栏式木结构

  (优点利于通风、防潮)水稻牛黑陶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会制作陶器、建筑房屋,饲养动物,建立了农业村落,过着定居的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半坡

  遗址黄河

  流域陕西

  西安距今约6000-5000年气候比较干燥少雨,河流较少半地*式(圆形尖顶小屋)

  (优点:冬暖夏凉)粟(小米)和小麦猪彩陶

  启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们力求做到人与自然和谐。

  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

  1、比较四大文明古国(文明发源地、产生文明时间、统一时间、统一者)

  文明古国文明发源地产生文明时间国家统一时间统一者

  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美尼斯

  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

  古代印度印度河、恒河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

  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070年禹

  2、四大文明大致位于哪个温度带上?从地理环境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说明原因(为什么早期人类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

  温带。这些文明都属于农业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4、比较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

  古老文字各自特点(不同点还有数量多少、音形义等)共同点

  发源地形成时间发明者构造特点书写材料都是从图画文字逐步发展而来,把繁复不易刻画的图形简化为一些符号性质的象形文字,使它能记录语言,具有相对固定的形、音、义;都是不同区域的人们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都是现代文字的起源。

  象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画成其物”石头、纸草

  楔形文字两河流域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笔画像楔子泥版

  甲骨文黄河流域

  (殷墟)商朝中国商朝人“刻成其物”龟甲、兽骨

  5、四大古文明中的哪些成果对今天仍有直接影响?

  ①古代埃及的历法;②西亚的星期制度;③印度人发明的“数字”;

  6、希腊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渊源于)——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前1200年,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为中心形成了爱琴文明

  7、中美洲文明——奥尔梅克文明,印第安人,墨西哥南部和哥伦比亚北部,种植玉米。玛雅文明

  8、人类迈进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阶级的分化、国家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出现也是重要标志。

  ★9、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流域)比较表:

  流域名称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表现

  两河流域西亚(伊拉克境内)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河流: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河流流量不稳定土壤:肥沃A、原始农业出现后,开始有农业聚落,并逐渐发展成早期城市。B、社会上慢慢形成靠农夫养活的阶层(手工业者、商人、祭司、书吏),国家政权、有组织的宗教、新的社会秩序初入端倪。C、创造了文字——楔形文字

  尼罗河流域东非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河流: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A、农耕文明B、象形文字C、国家的出现和统一(距今5500年前后出现了国家,5000年前后国家统一。)

  印度河、恒河流域南亚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河流:印度河、恒河,流量丰富,夏季高山积雪融化,定期泛滥,滋润土地土壤:肥沃A、修筑拦河堤坝、引水灌溉农田,培植出棉花B、出现了城市国家

  黄河、长江流域东亚(1)地势低平,冲积平原上土壤肥沃,易于开垦和耕作。(2)地处温带,气候温暖,水利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灌溉条件,适宜发展农业。A、大约4000年前(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第一个王朝-----夏朝。B、甲骨文

  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

  1、距今一万年前,黄河、长江流域一些地区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出现了早期农业。北方和南方分别形成了粟作农业区和稻作农业区。还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

  2、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良渚遗址的玉琮,牛河梁的女神头塑。

  3、炎帝发明耒耜,叫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号称轩辕氏。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4、在距今约四、五千年,炎帝、黄帝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题。炎帝、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5、尧—舜—禹:禅让制。禹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标志着中国历的新石器时代的大体结束,中华文明正式开始。

  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1、公元纪年、世纪、年代、时代、王朝纪年是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

  2、计算时间和时间长度的方法:

  公元年换算世纪的方法:

  年号换算公元的方法:公元前X年-年号Y年+1=公元前N年

  公元X年+年号Y年-1=公元N年

  计算时间的长度:公元前X年-公元前Y年=共有N年

  公元X年-公元Y年=共有N年

  跨公元前、公元后的计算方法:公元前X年+公元Y年-1年=共有N年

  3、文献资料是人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包括史书、档案、日记、报刊、图片等文字和音像资料。

  4、文物(实物资料的一种)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

  凡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纪念价值的文化遗迹、遗物均属文物。

  大槐树、端午节、牛郎织女的故事描述的是口述资料的一种表现形式——传说;口述历史是口述资料的另一种形式,可以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传说是对历史文献资料的一种补充,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5、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事物是第一手资料。后人写的历史著作等是第二手资料。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苏教版) 2017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2017⼈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北师⼤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方法资讯

上一条: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2018 下一条: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资料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