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2021-08-16 369
1.“一变,两不变”,即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针对性”,即催化剂针对某个化学反应来说,才有意义.例如,不能笼统地说: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或者催化剂是二氧化锰等;而应该表达为: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或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3.“多样性”,即某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例如,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红砖粉末、土豆片、沸石、硫酸铜溶液等都可作催化剂.而催化作用是指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作用(即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它包括加快和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两种情况.
【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并且是测定其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的.最早是二百多年前,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其体积的1/5的结论.目前,人们已能用实验方法精确地测定空气里氧气大约占其体积的21%.
【解题方法点拨】在解答这类题时,一般是不考虑空气中氧气和氮气之外的其它成分.
即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里的氧气后,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当打开弹簧夹时,在瓶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水就会被压入瓶中,使液面大约上升至原来瓶内气体体积的1/5.这样通过有形的水柱体的体积来暗示无形的氧气在瓶内空气里的体积,从而推算出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含量.解答每个考点的方法点拨如下:
1.仪器和药品的选用要注意两点:
(1)仪器选用要恰当,填写其名称时不可有错别字;特别是燃烧匙中的匙经常被写错.
(2)药品选用时,要所选的药品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并且还不能有气体生成.
2.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其原因,要注意以下四点:
(1)操作要规范、准确;例如,引燃红磷后一定要迅速地把塞子塞紧;否则,燃烧匙进入装置过程中装置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会使实验结果偏大,引起实验误差;还有可能会使白烟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等等.
(2)顺序要正确;例如,实验前在集气瓶中先装入少量水,然后将余下部分再划分为五等分,否则会使实验结果偏大,引起实验误差;再如,实验时一定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会引起实验误差或者造成实验失败;又如,实验时还要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否则,红磷燃烧时有部分空气从导管口逸出,引起实验误差偏大或者造成实验失败;还有,要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否则,可能使氮气仍然处于膨胀状态,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等等.
(3)实验时引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瓶中,以防生成的白烟过多地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4)红磷和烧杯中的水一定要足量,否则会使实验结果偏小,引起实验误差.
3.实验现象及其分析,需要抓住两点:
(1)红磷燃烧的现象--发出黄白色火焰,并有大量的白烟生成,放出热量;这说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其实生成的白烟就是五氧化二磷的小颗粒.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倒吸进入集气瓶中;且液面上升至原来瓶内气体体积的1/5.这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要弄清两点:(1)瓶内液面上升至原来瓶内气体体积的1/5,也就说明了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2)误差偏小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②红磷的量不足;③没待装置冷却就打开了弹簧夹,并进行读数判定了(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④弹簧夹右边的导管中存有的空气进入集气瓶内;⑤红磷熄灭时,集气瓶中的氧气并没有完全耗尽,只是氧气的浓度达不到红磷燃烧的要求而已;⑥烧杯中的水可能不足以注满原来瓶内气体体积的1/5.当然,装置漏气还有可能会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时溢出,从而引起误差偏大;还有,集气瓶装水前,就将其划分为了五等分;这样实验前装的水会增加用来暗示氧气体积的水柱体的体积,从而引起误差偏大.
5.反推剩余气体(即氮气)的性质和用途,由空气的成分可知,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通过该实验可以推断归纳出氮气的性质有: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氮气不支持燃烧,氮气难溶于水,常温下氮气是无色气体等等.进而推断出氮气的用途有:氮气常用作保护气,食品包装时充氮可以防腐等等.
6.空气的污染,由于红磷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扩散到空气中,会 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从而造成空气污染.
7.实验后瓶内液体的酸碱性,由于红磷熄灭后不长时间,白烟也就逐渐消失,溶解于瓶内水中,生成了磷酸,导致瓶内液体显酸性;如果滴入石蕊试液会变成红色.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初三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上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三篇】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沪教版初三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方法资讯
上一条: 初三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2016 下一条: 初三上册化学常错知识点之水的组成
暂无数据